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人访谈
    中国问题,世界眼光——曾钊新教授访谈录
    曾钊新
    2011(4): 1-7. 
    摘要 ( )   PDF(2305KB) ( )  
    伦理学理论
    论道德继承
    李建华, 冯丕红
    2011(4): 8-12. 
    摘要 ( )   PDF(645KB) ( )  
    道德是符合社会之理而维持社会存在的人的行为价值和规范。道德有一般与特殊之分,一般道德的抽象性和特殊道德的具体性决定了二者继承方法的选择,即前者抽象继承,后者批判继承。历史上积累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是道德继承的对象,此对象无论采取何种表述方式,终究可以用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述为一个道德命题。因此,道德继承实质上是对道德命题的继承。道德命题是以善恶价值为内容、对某一道德状况或某一道德要求用逻辑语言所作的判断和陈述。它通常包括形式的或者逻辑的层面和实际的或者经验的层面,前者表征其一般意义,后者表征其特殊意义。理论上,前者采用抽象继承法,后者采用批判继承法,但实际上二者密不可分。因此,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继承需兼顾两面,即采用“一体两面相结合”的道德继承模式。
    道德规范话语论证的几个主要问题
    强乃社
    2011(4): 13-19. 
    摘要 ( )   PDF(799KB) ( )  
    话语伦理学是现代和当代社会有关道德规范进行有效性和适当性话语论证的一种重要理论。在现代和当代道德意识发展的阶段上,只有通过话语才能够形成论证。普遍性原则、话语原则和适当性原则是论证的重要原则。但是,论证是有局限的,因为哈贝马斯将论证放置在生活世界、非暴力领域中。
    平等的正义性及其形式原则考论
    王元亮
    2011(4): 20-26. 
    摘要 ( )   PDF(926KB) ( )  
    正义在逻辑上是比平等更底层、更基础的概念,可以为平等理论提供逻辑基础,平等的论证是一种正义性论证。支撑平等的正义的形式原则“相同的人相同对待,不同的人不同对待”,恰恰是从平等的描述性概念即人们的相同性到平等的规范性概念即平等要求的逻辑过渡。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审美境界
    常新
    2011(4): 27-31. 
    摘要 ( )   PDF(755KB) ( )  
    中国审美文化从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与天地亲和的生命文化,儒家传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肯定“天”“人”之间所具有本体论的一致性,因此儒家不从信仰出发来解释生命的伟大德行,而是从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来观照道德的本源。儒家作为生命的实践者,凭借其内在的生命力量,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直观感悟、直觉体悟,以达到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这一过程既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更是道德主体通过一种外在践履工夫的求证。
    中国传统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李贽与黄宗羲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黄勇军
    2011(4): 32-36. 
    摘要 ( )   PDF(830KB) ( )  
    李贽与黄宗羲分别从道德与政治的两个层面上挑战了中国传统秩序,王阳明心学是他们异端思想的共同来源。李贽挑战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道德标准,黄宗羲挑战了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政治标准。相反,政治权威与法律制度构成了李贽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而道德秩序与儒家传统则构成了黄宗羲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李贽与黄宗羲的最终目标都是期望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能够让人坚持内在德性挺立,并且获得外在制度保障的新的世界。
    传统人性论与启蒙德育
    班高杰
    2011(4): 37-41. 
    摘要 ( )   PDF(711KB) ( )  
    人性学说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启蒙德育学说更是奠基于此。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人性论在启蒙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性善论作为传统童蒙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向人之为人的应当,体现了理想化的道德诉求。探讨中国传统人性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利用的道德资源,以及如何吸收传统人性论的精华为当代启蒙德育构建新的人性论基础,对于建立科学的启蒙德育理论和实践模式,对于培养新一代道德公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伦理
    家族企业成长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对策——以浙江省温州市受访企业为例
    陈雷
    2011(4): 42-48. 
    摘要 ( )   PDF(1011KB) ( )  
    家族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在产权结构、管理方式、家族介入和控制权安排(包括继承权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自身的伦理优势,同时在这些方面也遭遇到不少伦理困境。从伦理的角度讲,将家族主义作为企业经营的伦理理念,并将之无条件地泛化到企业经营的所有方面,这是家族企业遭遇伦理困境的根由之所在。强化伦理主体性,确立权利义务意识,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家族企业管理伦理新模式,是家族企业走出伦理困境的当然选择。
    论政府推动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有效路径
    郭建新, 尹明涛
    2011(4): 49-55. 
    摘要 ( )   PDF(1463KB) ( )  
    如何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履行道德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政府应当根据企业道德责任的不同层次,准确把握我国企业当下发展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推进企业道德责任的自律:一是塑造宽松生存环境,为企业践行道德责任奠定和谐空间;二是推进道德立法,促企业基本道德责任从他律走向自律;三是建立健全道德激励机制,确保企业道德责任自我选择;四是给予企业自由意志空间,实现企业崇高道德责任的持续超越。
    论社会责任担当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伦理作用
    刘婷, 张丹
    2011(4): 56-60. 
    摘要 ( )   PDF(860KB) ( )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与社会责任是共生关系,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从对企业竞争提升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存在效率问题,而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片面化等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低效率转化的原因.由此提出企业要在社会责任实践中积极探索,将国际认证带来的不利变有利,致力于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将企业的慈善公益责任纳入战略规划体系等对策。
    生态生产与绿色消费: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伦理观
    何为芳
    2011(4): 61-65. 
    摘要 ( )   PDF(707KB) ( )  
    经济伦理观是人们关于经济活动伦理的根本观点,包括生产伦理观、分配伦理观、交换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从生产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来看,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伦理观具有反生态的性质,最终导致生态危机频发,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是人类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其经济伦理观是生态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它在生产领域体现为具有循环、可持续特点的生态生产伦理观,在消费领域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和俭朴为规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消费伦理观。
    西方伦理思想
    罗尔斯政治美德观的义理疏解——以《政治自由主义》为文本依据
    詹世友
    2011(4): 66-73. 
    摘要 ( )   PDF(1016KB) ( )  
    罗尔斯对政治美德的关注是一贯的,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构造了一种独立于各种完备性学说的政治观,给出了政治美德的内在基础,即在一个自由宪政的社会中,人们具有并可以得到发挥和发展的两个基本道德能力:形成正义感的能力以及形成、修正和追求善观念的能力,设定了使政治美德能够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良序社会的环境条件,在严格限定了的政治范围中,考察了诸种政治美德及其塑造途径。他以一种理论上自洽的方式捍卫了自由主义关于美德的信念。
    人永远走在向善的路上——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人类学意蕴
    戴兆国
    2011(4): 74-79. 
    摘要 ( )   PDF(935KB) ( )  
    康德在终其一生的人类学讲授过程中,始终把道德哲学的问题作为其思考的重点。他通过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两种方式探讨了道德哲学的人类学根基和运用。这一理论建构是对康德道德哲学体系的极大补充,指明了人类走在向善的途中需要面对的种种道德困境,从而为其设立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进行了论证。
    意志软弱何以可能?——哈里·G·法兰克福自主性理论框架内的道德心理学分析
    段素革
    2011(4): 80-84. 
    摘要 ( )   PDF(680KB) ( )  
    意志软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最早确立了讨论意志软弱问题的框架。鉴于意志软弱问题在行为理论、自主性和道德责任研究中的地位,它经常被用以检验某些自主性观点的解释力。法兰克福的自主性理论作为一个有影响的自主性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意志软弱的发生及意志软弱行为的道德责任,因此不但证明了自身的合理性,而且推进了对于意志软弱问题的思考。
    政治伦理
    公共危机管理理念中的审慎之德
    赵清文
    2011(4): 85-89. 
    摘要 ( )   PDF(842KB) ( )  
    审慎是其他德性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还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今天人类公共生活领域中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审慎之德的背离。公共危机管理理念要求在公共管理中倡导一种更为审慎的发展模式及行为方式,同时,公共管理者也要通过深思熟虑和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等途径,在公共事务决策中养成审慎的习惯。
    略论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道德理念
    邓集文, 刘霞
    2011(4): 90-95. 
    摘要 ( )   PDF(883KB) ( )  
    理念是指思想、想法、理想、信念和贯穿于行动当中的观念或意识。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时必须具备某种理念,包括道德理念。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道德理念是指我国政府在收集、加工、传输或公开公共信息时所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和所追求的道德理想。为民理念、公正理念、诚信理念和适度理念是我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道德理念。
    制度公正的伦理资源初探
    刘月岭
    2011(4): 96-101. 
    摘要 ( )   PDF(865KB) ( )  
    制度公正既是人们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又是人们追求社会公正的必然结果。制度公正的建立、维护与发展,不仅需要制度本身的设计,更需要制度背后起到关键性、基础性作用的背景文化与社会资源。这种背景文化与社会资源主要由人的理性、公正文化、公正的客观条件构成,它们作为推动制度走向公正的基本要素,在伦理的维度与视域中,被称作制度公正的伦理资源。这些伦理资源为推动制度走向公正,提供了真正的主体、力量与条件,是制度公正的根本动力与坚实基础。
    探索与争鸣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伦理观的若干思考
    陈勇, 杨琳琳
    2011(4): 102-108. 
    摘要 ( )   PDF(1082KB) ( )  
    当前,科技创新在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功用日益凸现。正确的科技创新伦理观不仅对于实现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必不可少,而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深远。本文探索并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伦理观的相关问题和对策,期望使之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伦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社会契约论视域中的传媒社会责任——兼论绿色传播
    李绍元
    2011(4): 109-114. 
    摘要 ( )   PDF(912KB) ( )  
    大众媒介是宏观社会契约和微观社会契约的载体,它与不同的契约主体先后分别缔结了三次社会契约。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源于社会契约所赋予的传播权利和自由。大众媒介对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做出反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由媒介的社会契约所确定的。以构建“环境保护性、资源节约型和精神健康型”传播理念为宗旨的绿色传播,已经成为大众传媒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选择。尤其是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传媒产品过度传播、传媒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媒介应当把践行绿色传播理念,促进社会向着生态文明、生活低碳、关爱环境、以人为本的价值方向发展作为自己长期恪守的社会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修养”与“知行”效果
    谢军
    2011(4): 115-118. 
    摘要 ( )   PDF(614KB) ( )  
    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知行背离”现象,不能采取“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态度而放任之。产生“知行背离”现象的原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方面并非像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在于知性德育,而在于大学生轻视道德修养导致的德性缺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应通过“做人”、“成己”的教育调动起学生德性修养的动力与毅力,以此提高《思修》课教育的“知行一致”的效果。
    博士生论坛(南京大学专栏)
    中国古代冠礼及其道德教育功能初探
    汤海艳, 杨明
    2011(4): 119-123. 
    摘要 ( )   PDF(820KB) ( )  
    冠礼是中国古代伦理教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作为成年礼教育,冠礼以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为基础,通过仪式活动来提示与强化个体的成人身份的转换,向其传输与其身份、角色相应的道德规范,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庄严的加冠仪式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感,培育道德理性。总之,冠礼在帮助社会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差序格局下的苏商伦理——兼论儒家经济伦理与近代苏商精神
    卢雄勇
    2011(4): 124-130. 
    摘要 ( )   PDF(1172KB) ( )  
    从明末清初到近代的几百年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动导致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与苏商伦理精神发生直接冲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苏商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观念的差序梯级形态,推动苏商逐渐形成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具有江南地方文化特征,兼收并蓄、融合并包的完整的苏商伦理体系。
    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伦理文化建设
    孔南钢
    2011(4): 131-135. 
    摘要 ( )   PDF(805KB) ( )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指引下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之义利观、忠信观、仁爱观、中和观对当今企业构建义利合一、忠实诚信、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伦理文化,并将儒家商务伦理思想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书评和会议综述
    中国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的立足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调查》评介
    钱广荣
    2011(4): 136-137. 
    摘要 ( )   PDF(321KB) ( )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苏宝梅
    2011(4): 138-140. 
    摘要 ( )   PDF(520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