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人访谈
    当前伦理学研究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罗国杰教授访谈
    张溢木, 罗国杰
    2010(1): 1-5. 
    摘要 ( )   PDF(819KB) ( )  
    基本理论研究
    道德与美德辨析
    唐代兴
    2010(1): 6-12. 
    摘要 ( )   PDF(939KB) ( )  
    功利与道义、责任与义务、规范与自由、必须与应该、他律与自律等等,一直是伦理学难以达成共识的根本性问题,追溯其根源,却缘于道德与美德相混淆。因而,辨析道德与美德而使之各归本位,这是推进伦理学前进的认知前提。客观论之,道德属于他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以,道德是功利的,它以自我利益持守为出发点,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直接目的。道德是美德的基础,因而,美德属于自律,是对道德的卓越,是人人应该响应的社会倡导,所以,美德是道义的,它以自我利益放弃或超越为起步,以无私利他为基本准则,以履行责任之外的义务来增进他者利益为展开方式,以实现个性张扬和精神自由为直接目的。
    论税收的德性
    曹刚, 杨盛军
    2010(1): 13-16. 
    摘要 ( )   PDF(634KB) ( )  
    税收本身具有德性价值,在政治国家层面,税收具有证成国家政治正当性的德性;在社会生活领域,税收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要、并提供公共服务;在个人层面,税收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通过税率与税种的确立实现个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与矫正。
    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
    程立涛, 乔荣生
    2010(1): 17-20. 
    摘要 ( )   PDF(795KB) ( )  
    我国社会结构的当代转型以及“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从根本上需要新的伦理——“陌生人伦理”作为支撑。它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伦理诉求,一种全新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市场、贸易和契约等现代化动因,借助“由熟变生”和“由生变熟”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亲近性道德向“陌生人伦理”的转换。在当代,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伦理,首先应当明确血缘亲情的内在价值,继承亲近性道德之丰富内涵,发扬其稳定持久的文化纽带功能;其次要发挥“陌生人伦理”的调控作用,摒弃亲近性道德之主观随意的缺陷,引导个人行为的有序发展,推进当代和谐伦理生活的自觉构建。
    政治伦理学
    论政治的正当性
    戴木才
    2010(1): 21-24. 
    摘要 ( )   PDF(668KB) ( )  
    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政治伦理和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自古以来,人类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从不同视角对政治正当性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历程,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政治同“善的生活”逐渐统一的历程。政治与“善的生活”的联系,在历史、法律和价值三个方面得到不断揭示和深化。政治的正当性,作为一种政治秩序应该获得其成员承认的价值根本,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它是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与社会、政治家与公民有效结合的基础;是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对谋取“善的生活”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决定了人类政治生活的变更和形式。
    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观
    谭吉华
    2010(1): 25-28. 
    摘要 ( )   PDF(699KB) ( )  
    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执政道德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执政的道德指向、执政的道德理念、执政的道德特点、执政的道德基本要求、执政的道德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执政道德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美国行政伦理研究视点的变迁——以《公共行政评论》为例
    罗蔚
    2010(1): 29-34. 
    摘要 ( )   PDF(727KB) ( )  
    《公共行政评论》作为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刊,反映出了行政伦理研究视点在20世纪的变迁。40—60年代,行政伦理研究从改变公共行政学的价值中立预设开始,以行政责任为关注点,从行政伦理的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关注行政组织、行政制度的伦理内容研究。70年代,以“社会公平与公共行政”为研究焦点形成新公共行政学派。80年代,关注对“行政伦理”立法的反思,建构“公民主义”的研究进路。90年代,研究方法与研究立场逐渐多元化,研究视阈拓展。21世纪初,批判进路的行政伦理研究继续深化发展,学者也关注行政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具体问题。
    公正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基础价值
    尹红英
    2010(1): 35-39. 
    摘要 ( )   PDF(763KB) ( )  
    公正不是公平与正义的缩写,公正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一个具有行为规约性的基础价值。公正是社会主义政治原则制定和执行的最起码的出发点,公正是公民评价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公正的政治基础价值。只有坚守公正的政治基础价值,才能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防止权力腐败,避免各种利益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保障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
    经济伦理学
    家族伦理、家族愿景和华人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
    杨光飞
    2010(1): 40-47. 
    摘要 ( )   PDF(1350KB) ( )  
    华人家族企业在内部治理上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和华人社会中的家族伦理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表征为基于纵向有序伦理的家长式权威治理以及基于横向差序有别伦理的关系治理。华人社会中的家族伦理之所以会从日常领域嵌入到企业场域并产生强势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家族愿景的偏好,并主要体现在代际传承和控制权让渡层面;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组织理性、市场理性和家族伦理的非兼容性,家族成员尤其是家族企业主持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家族伦理理念并进而矫正、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带来有限度的“伦理脱嵌”。
    消费伦理视角下的全球金融危机
    毛寒松
    2010(1): 48-51. 
    摘要 ( )   PDF(811KB) ( )  
    结合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来看,不适当的消费行为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与当代世界各国所处的消费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不无关系。由于消费社会对于其成员施加着持续的消费价值取向影响,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价值观念和基于这一消费价值观念的消费行为模式,就难以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为此需要倡导消费伦理,规范消费行为,建设一个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能满足人类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新型消费社会。
    试论现阶段公平对于效率的优先性——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反思
    王常柱, 武杰
    2010(1): 52-56. 
    摘要 ( )   PDF(830KB) ( )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发展追求的两个价值目标,历史上两者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交互优先的动态特征。多年来,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指导经济发展,一方面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分配不公。为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突出公平、追求效率,强调现阶段公平对于效率的优先性,以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兴旺发达。
    企业道德的两个基本问题
    王蕾
    2010(1): 57-62. 
    摘要 ( )   PDF(1009KB) ( )  
    企业道德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讲道德和企业怎么样讲道德。本文通过对否认企业道德重要性的自由主义模式的批判,以及对强调企业道德重要性的权力——责任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伦理回报”模式和伦理价值模式的分析,为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而在企业怎么样讲道德这一问题上,本文强调为了使企业从“知”转而“行”,在企业内部必须追求企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合而为一;在企业外部则应站在民主体制改革的高度,对“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理念提出质疑,以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概念与性质,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成为企业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环境伦理学
    自然即人 人即自然——人与自然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整体
    曹孟勤
    2010(1): 63-68. 
    摘要 ( )   PDF(702KB) ( )  
    从哲学观念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为一个整体,被看作是反对人与自然分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路径。目前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所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之整体模式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模式本身就消解了人之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亦随之成为幻像。笔者对比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整体形态,最终指认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形态才是合理的整体形态,而这一整体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则为这一整体形态何以可能提供了理论根据。
    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的伦理思考
    张向达, 李宏
    2010(1): 69-72. 
    摘要 ( )   PDF(780KB) ( )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导致了当代经济学的一大缺陷,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也不例外。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与环境(生态)伦理的分野,既表现在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不同,更表现在出发点和思维方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有涉伦理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关伦理立场的根本理念问题,即发展终极目标和对环境价值的评价;二是对应伦理规范的基本方法或原则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分析中“效用”的加总和贴现。
    科技与伦理
    外层空间探索利用中的角色冲突与道德抉择
    石海明, 庄艳萍, 黄嘉
    2010(1): 73-76. 
    摘要 ( )   PDF(693KB) ( )  
    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的道德抉择往往需要在价值冲突中进行,外层空间探索利用中的价值冲突本质上是由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本文针对外空探索利用中的政治家、科学家及其共同体、航天员及太空产业运营商等不同主体,剖析了其在面对不同角色冲突时的道德抉择困惑。
    论现代科技活动伦理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匡促联
    2010(1): 77-80. 
    摘要 ( )   PDF(764KB) ( )  
    现代科技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功利化的工具理性控制力量,其价值理性受到遮蔽的结果必然引发生态的失衡和人的异化。实现科技工具理性合理改变世界的根本是接受价值理性的定向和约束,自觉追求科技活动的伦理价值。积极培育人们的科技价值理性是促进科技伦理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
    探索与争鸣
    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
    张建英, 罗承选, 胡耀忠
    2010(1): 81-86. 
    摘要 ( )   PDF(791KB) ( )  
    公德与私德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公德与私德概念却未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本文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把道德行为必然具有的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目的的利益指向和行为发生的场域三个要素作为向度来划分公德与私德。指出公德主要是个人以社会成员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公共场域的行为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利他行为中体现的德性。私德主要是个人以私人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在私人领域行为中体现的德性,在利己行为中体现的德性。
    道德市场的合理性及其存在论基础
    傅鹤鸣
    2010(1): 87-90. 
    摘要 ( )   PDF(655KB) ( )  
    西方市民社会的经济理论和文化观曾为道德和市场的二元分裂提供理论支持,企业活动的非道德性似乎在经济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确证。但是,随着现当代经济实践活动中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道德市场的合理性与建构已成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探讨的重大课题。鲍曼论证了企业作为道德人比作为自利的“经济人”更能理想地实现自己的效用,这一观点得到现代博弈论的进一步论证;而马克思从人的本真性存在为道德市场的合理性提供了存在论基础。
    高等艺术院校学生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刍议
    吴晓春
    2010(1): 91-95. 
    摘要 ( )   PDF(733KB) ( )  
    本文拟从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特殊性的视角,即从艺术院校大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以及其所从事的艺术专业与生活、道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论循证医学的医疗伦理模式及其缺陷
    杨文登, 叶浩生
    2010(1): 96-100. 
    摘要 ( )   PDF(821KB) ( )  
    循证医学的诞生促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医学的新的医疗伦理模式,增进了医疗的“善”与研究的“真”、医生的自律与他律、医生自主与病人价值观之间的统一,让参与各方共同承当医疗道德责任,更为合理地配置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但是,循证医学又存在着研究的“真”不一定导致医疗的“善”、医疗结局难以测量、合乎科学与伦理双重规范的试验难以执行、管理者权力失去制衡、补充与替代医疗及某些特殊群体受到不公正待遇等医学伦理问题。对此,应该采取一种更为开放、多元的态度,公平地对待各种来源的证据、包容其它的医学实践方式、艺术化地实施循证医学,不断完善这一新的医疗伦理模式。
    中国伦理思想
    论孔子对原始人性和现实人性的看法
    周耿, 罗凤华
    2010(1): 101-104. 
    摘要 ( )   PDF(698KB) ( )  
    在具体分析孔子人性论的时侯,我们应该区分原始人性与现实人性。孔子并没有明确界定原始人性的善恶,但是他认为一小部分人的品性极善、资质很高;另一部分人的品性不好、资质愚钝;此外,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人”,这部分人之间的本性差不多,孔子没有作出明确的善恶判断。孔子认为现实人性包含有对名利富贵的欲望,但是名利富贵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获得,并且欲望不能过度,纵欲是人性变坏的主要原因。此外,统治者的乱政是导致人性变坏的外部原因。所以他又主张通过礼法来约束欲望。
    论周公之孝道伦理思想
    邓田田
    2010(1): 105-108. 
    摘要 ( )   PDF(671KB) ( )  
    周公重孝,姬周克殷后,周公曾以强制的法律手段来推行孝道,这对维护当时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内容上,除孝养父母外,对先人事业的继承和发扬是他的孝道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周公所推行的孝道伦理思想,对以后几千年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西方伦理思想
    对阿尔都塞的马克思理论反人道主义思想的质疑
    杨金洲
    2010(1): 109-113. 
    摘要 ( )   PDF(680KB) ( )  
    阿尔都塞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割裂为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以反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历史科学,认为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马克思。这种划分在凸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哲学史上的颠覆性意义的同时却割裂了马克思思想的内在统一性。本文以阿尔都塞极力推崇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依据,指出:作为中心和目的的自由的人与作为生产关系载体的现实的人在《形态》中是不可分割的,1845年之后马克思的思想是科学的人道主义。文章最后以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指出其当代价值。
    差异政治: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正义之争——I.M.杨的政治哲学研究
    马晓燕
    2010(1): 114-119. 
    摘要 ( )   PDF(948KB) ( )  
    在当代西方政治伦理论域中,尽管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义论辩激烈且影响广泛,但在差异政治的主将艾里斯·杨看来,仍不足以应对现代社会多样性的支配与压迫的非正义境况,无论是自由主义的中立性理想还是社群主义的共同体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培育了对差异的否认,并进而造成了对某些群体和个体的非正义,因而,为削弱“自我发展和自我决定的制度化限制”,杨以结构性社群和间接关系为根基尝试性发展了一种差异政治的正义构想。在明同别异的前提下开展差异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多边互动,既为彼此取益,更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
    研究生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专栏)
    《管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特征刍议
    韩广忠
    2010(1): 120-122. 
    摘要 ( )   PDF(514KB) ( )  
    《管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该书的核心内容,其内在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国家至上”的政治伦理价值原则;其二,“朴素辨证”的政治伦理思维方式;其三,“予之为取”的政治伦理的实践方略;其四,“和谐无为”的政治伦理发展目标。
    墨家“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霍国栋
    2010(1): 123-126. 
    摘要 ( )   PDF(858KB) ( )  
    义是墨家学说的伦理总则和精神实质,兼爱、非攻等道德原则是义这一上位概念下的具体原则。义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法天、兴利、举公的内在特征。法天明义思想和儒学的道统精神共同孕育了后世对恶政的批判和改造精神,以利达义思想首倡了群体导向的功利主义,举公正义思想是传统社会大同情怀的重要渊源。墨家义思想启示我们要建立惩罚机制,维护道德有效运行,倡导友爱互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防止假公济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试论道德意志在个人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使命
    周斌
    2010(1): 127-131. 
    摘要 ( )   PDF(663KB) ( )  
    在支配道德行为的诸多道德意识要素中,道德意志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到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是道德意识的最终体现,是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最后阶段,是实施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力因素。道德意志内在的实践本性体现了道德行为主体特有的“实践—精神”特征,细致地呈现出个体道德意识的求善意向、自我决断以及克己精神,对于公民个人品德的形成和恒久持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傣族传统幸福观探析
    谢青松
    2010(1): 132-135. 
    摘要 ( )   PDF(675KB) ( )  
    傣族是中国云南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较高文明程度的少数民族。在傣族传统社会,幸福主要被界定为现实生活中的无病无灾状态以及对“涅槃”境界的期待和追求;傣族群众相信幸福是辛勤耕耘和奉持佛法的结果;傣族认为道德与幸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道德生活与幸福生活具有一致性。
    书评
    代际互动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评《代际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代际维度》
    龚天平
    2010(1): 136-137. 
    摘要 ( )   PDF(293KB) ( )  
    会议综述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明
    2010(1): 138-139. 
    摘要 ( )   PDF(323KB) ( )  
    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伦理——第四次全国政治伦理学研讨会综述
    李海青
    2010(1): 140-140. 
    摘要 ( )   PDF(20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