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伦理学基础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哲学内涵研究
    周谨平
    2014(6): 1-6. 
    摘要 ( )   PDF(840KB)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我国基本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共生活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原则和标准;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清晰地表达了公民道德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既展现出不同层面的价值内涵,又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当代中国农村集体主义道德的新元素新维度——以制度变迁下的农村农民合作社新型主体为背景
    乔法容, 张博
    2014(6): 7-14. 
    摘要 ( )   PDF(1111KB) ( )  
    经历30多年的农村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发生了深刻变迁,由农民自愿组织形成的新型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为集体主义道德增添了新元素,彰显了新的价值维度和样态,如平等、互利、公平、自由;如契约精神、协商意识、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的合作利益观,农村集体主义道德不仅回归理性而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跃升。当然,当代中国农村集体主义道德仍带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时代进步,集体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道德原则,会随着时代的脉动呈现出日益丰富的变革过程。即使是同样的原理、原则与要求,其具体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但其在本质上仍是传统集体主义道德的继承与弘扬。
    道德认同概念辨析
    刘仁贵
    2014(6): 15-20. 
    摘要 ( )   PDF(763KB) ( )  
    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日显突出,道德认同因其关涉道德如何深入人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但当前学界对道德认同的概念尚未十分明晰,我们在对人格说、图式说、社会化说、内化说四种视角的道德认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认同概念进行了新的厘定。
    论正确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
    陈旻, 陈勇, 穆斐
    2014(6): 21-25. 
    摘要 ( )   PDF(733KB) ( )  
    如何正确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或任务。现在人们对这个问题或任务的认识和研究还重视不够。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努力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科学地评价国外优秀道德成果,正确坚持和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等进行科学探讨和深入阐述。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广大社会成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努力推进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
    中国伦理思想
    先义后仁:儒家仁义的现代转换——与西方正义相比较
    晁乐红, 龚浩宇
    2014(6): 26-31. 
    摘要 ( )   PDF(1038KB) (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以仁义为根本;西方伦理以正义为主旨。前者因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适应性最终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仁义的历史局限性逐渐突显。只有吸纳西方正义的合理元素,对仁义进行现代转换,先义后仁,且义含守法、义含公平、义含公义,才能使儒家传统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陈科华
    2014(6): 32-37. 
    摘要 ( )   PDF(831KB) ( )  
    “和而不同”是孔子关于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理论构建的重要命题,它彰显了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与意义。它以“惟道是从”与“义与之比”作为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之源,以仁、知、勇“三达德”作为君子“和而不同”的道德主体性基础,在伦理实践上力行中庸之道。
    荀子“思慕”论——兼与关爱伦理思想比较
    李记芬
    2014(6): 38-44. 
    摘要 ( )   PDF(1001KB) ( )  
    荀子坚持思慕死者的重要性。当代伦理学家对于思慕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悲观地认为遵循事死之礼可能会造成对人自身的某种疏离,而有人则认为对死者的思慕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同。本文则从当代关爱伦理学的角度,试图对以上两点做出回应。从自然性、必要性和层级性特点出发,提出思慕与关爱思想的比较不仅可以赋予荀子思慕思想以当代伦理意义,还可以为当今关爱伦理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外国伦理思想
    时代巨变之际的希腊幸福论之争
    包利民, 徐建芬
    2014(6): 45-52. 
    摘要 ( )   PDF(1242KB) ( )  
    古代幸福论的含义是圆满自足、有度、获得真实内在之好。相反,“不幸”则是欲望无法满足,总是陷入对他者的求索中,但是永远得不到“真好”。这种思考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强者政治学/弱者政治学模式。在当时最主要的两种“幸福生活”备选者中,古典哲人认为知识人生远远胜出常人的快乐人生,因为知识的欲望可以满足,能获得真实的好,而身体快乐无法满足,总是陷入虚假之中。然而,希腊化罗马时期新出现的哲学家对此提出严肃的异议,伊壁鸠鲁论证快乐才可以满足,而怀疑论则论证知识欲求无法满足。这样便形成了从正反两个方向对古典幸福观的挑战。对此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家们对人类幸福的探究。
    科斯佳对规范性问题的证明——一种强硬性辩护
    文贤庆
    2014(6): 53-57. 
    摘要 ( )   PDF(614KB) ( )  
    规范性问题是当今道德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有关规范性问题的争论却是众说纷纭。科斯佳作为第一个系统地提出规范性问题的研究者,基于一种康德式的视角为该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种积极强硬的辩护。那么,科斯佳是如何为规范性问题提供这种积极强硬的辩护呢?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一方面,科斯佳继承康德,认为反思性的心灵概念能够给出具有普遍性的绝对命令;另一方面,科斯佳通过区分康德所提出的绝对命令和道德法则公式表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上升到有关同一性的探讨才能彻底完成对规范性问题的解答。
    公共管理伦理
    关于“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晏辉
    2014(6): 58-66. 
    摘要 ( )   PDF(1202KB) ( )  
    作为应用伦理学的重要部门,公共管理伦理学以公共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政治权力、行政职权的有效分割和正当运行为旨归,以他律(法律和社会舆论)和自律(德性)为基本的约束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秩序,为公民提供最大化的公用物品。为达此目的,公共管理伦理学就要深入研究政治精英和管理主体的政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品德修为,建构既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又有个别性的学科体系。坚持学科与学术相统一、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相一致、共性与个性相协调的原则。
    论公德与舆论的内在融通
    康镇麟
    2014(6): 67-70. 
    摘要 ( )   PDF(623KB) ( )  
    在“自媒体时代”的“陌生人社会”里,公德的滞后与舆论的分化已经给人们的公共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与交往成本,公德与舆论建设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务。在实践中,公德与舆论具有内在融通的特殊关系,主要表现为共同担当的公共使命、共同聚焦的价值目标和相得益彰的融通机制。
    政治伦理
    论政府在控制经济危机中的道德责任
    彭定光, 冯建波
    2014(6): 71-76. 
    摘要 ( )   PDF(891KB) ( )  
    经济危机具有可控制性,它要求政府进行积极的干预,应该自觉地履行应对经济危机的道德责任。政府的这种道德责任可以分为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和之后的道德责任两种。前者是政府预防经济危机爆发的道德责任。后者是政府对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进行控制的道德责任,它主要表现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控制通货膨胀、禁止企业转嫁灾难、注重改善民生和慎重采取“救市”举措等方面。
    共同体: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及其伦理意蕴
    王露璐
    2014(6): 77-80. 
    摘要 ( )   PDF(614KB) ( )  
    从政治哲学和社会转型两条学术进路上对共同体概念的理解,尽管有着不同的阐释视角,但都体现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从传统共同体向现代共同体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共同体在其形成基础、组织结构和意义指向中始终体现出强烈的伦理意蕴。
    经济伦理
    论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充要条件
    胡凯, 胡骄平
    2014(6): 81-85. 
    摘要 ( )   PDF(629KB) ( )  
    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充要条件是:企业所有制形式公正;企业权利和义务分配公正;企业道德能力成熟。也就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当且仅当“企业所有制形式公正”、“企业权利和义务分配公正”和“企业道德能力成熟”。企业所有制形式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前提,“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量的平衡,决定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企业权利和义务分配公正,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底线,其实质是,企业能否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企业道德能力成熟是指企业具备对社会履行应然责任的能力,即具有社会责任投资意愿和社会责任投资能力,它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保障。
    伦理与社会责任——来自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王菁, 徐小琴
    2014(6): 86-93. 
    摘要 ( )   PDF(765KB) ( )  
    伦理型领导能否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移动、上海中兴通讯、盛大游戏、浙江烟草等多家企业的207名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伦理型领导对促进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诚信公正、公益责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伦理型领导对塑造良好的伦理气氛有显著的正影响;(3)组织伦理气氛对伦理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以上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制度导向的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产品责任、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之间均担当中介角色;关爱导向伦理气氛则只在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间存在中介作用。
    垄断性企业道德建设的缺失及其矫治
    刘思强, 叶泽, 杨伟文
    2014(6): 94-99. 
    摘要 ( )   PDF(839KB) ( )  
    由于存在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垄断容易导致交易的不平等、不公平,成为滋生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快速转型期,垄断企业道德建设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实证研究表明,当道德建设缺失时,消费者对企业的垄断程度感知会降低道德感知水平,形成更为苛刻的道德判断。因此,在消除垄断的不利影响和矫治道德缺失弊害的过程中,一方面垄断性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降低垄断感知,另一方面反垄断机构还需要加强市场道德监管。
    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学对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杨通进, 陈博雷
    2014(6): 100-105. 
    摘要 ( )   PDF(709KB) ( )  
    近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人际伦理义务,种际伦理义务被作为某种无需关注的问题暂时被置于伦理思考的后台;一些伦理学家甚至否认人对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负有伦理义务。因此,当现代环境伦理学开始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时,就不得不首先清理近现代主流伦理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伦理观念,为确认和阐释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扫除理论障碍。在现代环境伦理学看来,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就是这类需要加以批判和扫除的错误观念和理论障碍。
    佛教自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侯传文
    2014(6): 106-111. 
    摘要 ( )   PDF(846KB) ( )  
    非暴力不杀生、慈悲、众生平等、无情有性是佛教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题,体现了佛教自然伦理的逻辑内涵和体系特点。“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属于消极的非暴力,其内在的“慈悲”精神属于积极的非暴力,其伦理学基础是“众生平等”,体现了宗教伦理、社会伦理和自然伦理的统一。“无情有性”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道德关怀空间。佛教伦理以服从自然律、以自然万物为关怀对象和顺乎自然的无中心,突显了自然伦理的本质特征。不杀生和慈悲基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众生之间的同情,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个体主义和仁慈主义相通;众生平等和无情有性以对生命共同体和自然界的道德关怀,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通。佛教自然伦理以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仁慈与自然的统一、学理与实践的统一,为现代环境伦理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家庭伦理
    道德规范与择偶标准:以道德五基准理论为视角
    张彦彦
    2014(6): 112-119. 
    摘要 ( )   PDF(838KB) ( )  
    择偶在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的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的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的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间的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的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和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的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应该赋予家庭对遗留胚胎的处置权——儒家生命伦理学的视角
    曹永福
    2014(6): 120-124. 
    摘要 ( )   PDF(712KB) ( )  
    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的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和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的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反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的权利。
    博士论坛
    论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创造性贡献
    陈凝
    2014(6): 125-130. 
    摘要 ( )   PDF(855KB) ( )  
    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早期的主要代表。他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对中国社会具体的道德国情作出了辩证分析,既批判了封建主义道德,又批判了资本主义道德,在此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道德及其领导地位作出了全面论述,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出了深度阐释。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乡土情结:旅游伦理构建的一个支点
    谢春江
    2014(6): 131-134. 
    摘要 ( )   PDF(733KB) ( )  
    在中国传统社会,“乡土情结”在“旅人”的思想和行为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它也是传统旅游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旅游发生了多维度的改变,但是“乡土情结”的意义并没有被完全解构,它应该被时代所活化而成为旅游伦理构建的支点。
    综述与书评
    一部阐发中华民族崇礼重德传统的学术力作——评王文东著《礼仪与德行——中华民族元典时代信仰与伦理的核心观念》
    肖群忠
    2014(6): 135-136. 
    摘要 ( )   PDF(338KB)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
    陈大文, 刘振华
    2014(6): 137-140. 
    摘要 ( )   PDF(29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