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特稿
    沉痛悼念著名伦理学家周辅成先生
    本刊编辑部
    2009(4): 1-2. 
    摘要 ( )   PDF(1163KB) ( )  
    基本理论研究
    情感与人生:伦理学视野的审视
    江畅
    2009(4): 3-9. 
    摘要 ( )   PDF(1146KB) ( )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受理智影响和控制的心理感受。人的情感是一个多彩的、复杂的天空,存在着性质、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区别。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从是否健康、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是否美好五个维度对人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这五个维度也是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的五条标准,其中是否健康是底线标准,规定着情感的好坏善恶性质。情感对人生有全面、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人生痛苦的渊薮。情感需要理智的合理导向和控制,理智与情感以更好生存为取向实现和谐,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真正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
    秦越存
    2009(4): 10-14. 
    摘要 ( )   PDF(1124KB) ( )  
    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个体主义与道德共识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核心课题。对此,西方新旧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都给出了较具代表性的回答。然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应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寻找答案。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域内,道德个体主义与道德共识的冲突源于人本体论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只有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解决。所以,实践哲学进路是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现实之路.
    西方伦理相对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聂文军
    2009(4): 15-18. 
    摘要 ( )   PDF(1118KB) ( )  
    伦理相对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倾向,它的方法论基础既包括理性主义,也包含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伦理相对主义的根本局限在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政治伦理学
    性别正义与秩序伦理:女性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批判与建构
    靳继东
    2009(4): 19-24. 
    摘要 ( )   PDF(1132KB) ( )  
    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诉求,也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当代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分析国家行为才能获得对世界秩序的确当认知,国际关系的正义就是国家间的正义。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正义是实现世界正义的基石,只有把性别伦理引入国际关系领域,才能真正奠定世界秩序的正义基础。对于后冷战时期世界政治生活的现实而言,女性主义的观点为未来世界秩序的重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论税收正义
    张雪魁
    2009(4): 25-30. 
    摘要 ( )   PDF(1134KB) ( )  
    税收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存在。在我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关于税收德性的认识,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税收幻觉”之中,即认为税收是善的。与之不同,西方民众和学者对税收德性的界定却是:即便税收不是一种纯粹之恶,最多也只能是一种必要之恶。二者争论的焦点不是“税本恶”还是“税本善”的问题,而是税收正义能否实现的问题。纯粹之恶论者认为,既然税收本身是不公正的,我们显然无法将一种“罪恶之税”修正为“正义之税”,因而税收正义是根本不可能的。必要之恶论者虽然也认为税是一种恶,但坚持税收正义并不是不可能的,国家可以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来校正税收之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正义。
    经济伦理学
    企业环境责任的伦理考量
    廖小平, 梁小利
    2009(4): 31-35. 
    摘要 ( )   PDF(1165KB) ( )  
    责任伦理是面向未来的一种伦理概念。企业责任伦理的缺失是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企业作为环境污染中的主体,必须为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当我们强调作为集体的企业的责任伦理,强调企业对其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负责时,其实质即指企业在责任伦理下的社会责任承担问题。
    实极与虚极: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伦理沉思
    李宝玉
    2009(4): 36-39. 
    摘要 ( )   PDF(1118KB) ( )  
    货币是一种“虚极”,财富是一种“实极”,“货币虚极”对“财富实极”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则有巨大的限制作用。“货币虚极” 必须坚守“效忠”“财富实极”的经济伦理秩序。然而,道德危机始终普遍地存在于“货币虚极”机制中,只有道德的“货币虚极”机制才能维持正常的经济伦理秩序,保证社会物质财富的顺利增长,反之就会引发金融、经济危机,阻碍经济发展。因此,防范“货币虚极”机制中的道德危机并使之“效忠”于“财富实极”,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焦点问题
    慈善活动及其社会利益调节功能
    楼慧心
    2009(4): 40-45. 
    摘要 ( )   PDF(1128KB) ( )  
    慈善活动是部分社会成员将自己的部分利益自愿让渡给贫弱群体的行为,它对社会利益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慈善活动具有自愿性、非亲友间性和损己利人的特点;有“以有余,扶不足”的利益调节倾向。慈善活动对马太效应、市场机制等初次分配机制有独特的平抑作用,有利于社会和谐;但是,慈善活动是需要社会鼓励扶持才能持续的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博爱教育、社会鼓励氛围以及政策扶持是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
    徐嘉
    2009(4): 46-50. 
    摘要 ( )   PDF(1124KB) ( )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伦理范型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观念、道德风尚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目前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关系基本延续了“传统”,但伦理关系的“性质”则趋向于“现代”。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与社会发生伦理冲突的潜在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
    现代生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嬗变
    刘晓玲, 邓志强
    2009(4): 51-55. 
    摘要 ( )   PDF(1124KB) (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现代生育伦理的价值基础发生了变化,生育行为主体的伦理价值取向发生了嬗变:从传统的生育义务论到生育自由主义,到生育义务与自由的统一论。
    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建设思路探析
    胡凯, 夏继春
    2009(4): 56-59. 
    摘要 ( )   PDF(1115KB) ( )  
    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建设思路,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促进心理和谐中具有认知主导、情绪调控、情感培育、意志锤炼、人格塑造的功能,并探讨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及优化客观环境以促进心理和谐的途径。
    青年价值观构建的重要力量:亲情
    吴新颖
    2009(4): 60-62. 
    摘要 ( )   PDF(1109KB) ( )  
    亲情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议题之一。亲情教育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几乎是价值观教育的盲点,而亲情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关注当代青年的亲情现状,加强对当代青年的亲情教育,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当代青年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成为当前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儒家伦理思想
    儒家伦理的空壳化问题
    龚刚
    2009(4): 63-65. 
    摘要 ( )   PDF(1100KB) ( )  
    “伦理”的本意就是指人伦之理,是一套由自发而自觉的整体性应然诉求伦理观念的高蹈固然易与实践脱节,但未必不能影响于现世,知而不行,或知而不信,才会导致空壳化,知而难行,或在实践中打了折扣,并不能等同于空壳化。在生活或叙事语境中,三纲五常,天理人情成了利益算计的说词,才是标准的空壳化。清代哲学家戴震主张顺应人欲之自然而生发出理义之必然,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具有现代性色彩的儒家伦理思想,它突出了道德的自主性、人格的自主性和人性在情欲遂达上的合理性,与当今的普世价值有更大的兼容性,也有帮助于化解儒家伦理的空壳化问题。
    信仰的生存论根源及儒学的现代价值
    何建华
    2009(4): 66-72. 
    摘要 ( )   PDF(1138KB) ( )  
    在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儒学以其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自我完善等生命智慧的深刻性,展示了其在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积极意义。
    外国伦理思想
    柏拉图成功证明了“正义就是幸福”吗?
    包利民
    2009(4): 73-79. 
    摘要 ( )   PDF(1145KB) ( )  
    柏拉图面对的挑战对于政治学是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智者认为没有人能够证明无权无势的正义者幸福而不义者不幸福,不义者只要通过最大的不义以权谋私就能获得超乎寻常的“强者幸福”。柏拉图在回答中,首先调换了“正义”的含义,结果他所得出的所谓真正正义(“内在正义”)对于许多人来说显得恰恰是“不义”,是灵魂中的理性压制欲望和政治中的君主集权等级精英制;这令民主派愤怒。而柏拉图又认为掌权者应当是哲人,这自然又令贵族派愤怒。在得罪了几乎所有人之后,柏拉图却又证明大权在手的哲人在“正义的国度”中也不幸福。由于现时代中相信智者的“聪明人”越来越多,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工作究竟是否令人信服,就不仅有学术的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值得人们的深入思考。
    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观
    龚群
    2009(4): 80-85. 
    摘要 ( )   PDF(1127KB) ( )  
    在麦金太尔看来,德性与实践内在相关,有了德性,则可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没有德性,则不可能,或只能揽取实践的外在利益。并且,一定类型的实践都需要相应的德性来维持。同时,作为个人的德性在于个人的可叙述的自我统一性,以及自我处于一种叙述背景关联之中。
    论西方正义思想的内在张力
    孙友祥, 戴茂堂
    2009(4): 86-91. 
    摘要 ( )   PDF(1131KB) ( )  
    正义问题的讨论在西方伦理学中呈现出一种紧张、对抗、冲突的景象,充满了内在的思辨张力。这种内在的思辨张力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正义究竟是立足于社会的维面还是个人的维面?正义究竟是落实于乌托邦还是现实界?正义究竟是诉之于德性的完美还是制度的完善?正是这种内在的张力推动着西方伦理学不断深化对正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及其局限
    邓志伟
    2009(4): 92-96. 
    摘要 ( )   PDF(1132KB) ( )  
    弗洛姆在综合马克思的宏观社会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微观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从形式上看,现实社会批判与学理研究结合、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备是其理论的两大主要特征;从内容上看,新个人主义、道德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是其理论的主要特色。当然,他的人性论和人格论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研究生论坛
    诺斯替主义对后现代生命伦理学兴起的启示
    郭玉宇, 孙慕义
    2009(4): 97-102. 
    摘要 ( )   PDF(1145KB) ( )  
    后现代生命伦理学兴起,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论根源。其中,诺斯替主义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探索路径的独特性;立足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反理性、挑战原则主义;承认道德异乡人,构建次级相对主义以及对人内在精神本性的诉求。
    哈贝马斯与霍耐特团结观之辨析
    任彩红
    2009(4): 103-106. 
    摘要 ( )   PDF(1121KB) ( )  
    哈贝马斯认为,团结指的是主体之间在交往共同体中互相尊重,彼此负责并包容他者的关系,它以正义为基础并以普遍语用学和主体间性为前提;霍耐特认为,团结是个体对共同体做出的贡献和成就得到认可和重视,而对共同体产生的休戚与共的忠诚感,它是主体间性基础上的承认的第三种模式。通过对二者团结观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与哈贝马斯语言理论相比,霍耐特承认理论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换。
    书评
    从文化差异看和谐社会之建设——简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
    文军
    2009(4): 107-107. 
    摘要 ( )   PDF(1080KB) ( )  
    开拓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全新领域——读《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
    邓为玮
    2009(4): 108-109. 
    摘要 ( )   PDF(1085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