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学人访谈
    道德建设中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章海山教授访谈
    章海山
    2011(2): 1-7. 
    摘要 ( )   PDF(1479KB) ( )  
    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两个向度
    田海舰
    2011(2): 8-13. 
    摘要 ( )   PDF(873KB)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与其本身的内在品质、何以可能密切相关。提高自身的“合法性”与魅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前提基础和内在要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法性与魅力,从理论品质维度来看,就要使其客观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保持其真理性、彻底性、完备性、自洽性与先进性;从实践要求维度来看,就要提高其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度,保持其实践性、先进性、人民性、批判性、开放性与创新性。
    志愿服务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彰显与弘扬
    李茂平
    2011(2): 14-16. 
    摘要 ( )   PDF(537KB) ( )  
    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互助合作和无私奉献是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当代阐释。志愿服务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内在统一、相互契合,前者是后者的外显形式和实践方式,后者是前者的内在动力和行为目标。志愿服务通过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互助合作、无私奉献的伦理精神,实现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彰显与弘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
    顾友仁, 方爱东
    2011(2): 17-23. 
    摘要 ( )   PDF(1011KB) ( )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五年,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提出,概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日益成为人们的核心话语,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开始从基本范式、理论根基、功能定位和当代建构等多重维度全面切入,并对其未来研究的基本路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中国伦理思想
    近代湖湘伦理思想的变迁
    王兴国
    2011(2): 24-31. 
    摘要 ( )   PDF(1228KB) ( )  
    近代湖湘学者对封建主义的伦理思想,特别是“三纲”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西方的伦理思想的介绍则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对传统的伦理范畴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造。
    论周人的德性伦理
    王兴尚
    2011(2): 32-34. 
    摘要 ( )   PDF(551KB) ( )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印顺“人间佛教”伦理思想初探
    谭苑芳
    2011(2): 35-38. 
    摘要 ( )   PDF(815KB) ( )  
    本文尝试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伦理体系入手,初步建构印顺“佛化道德”概念在“人间佛教”的不同维度中所形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纵向的差序层级、横向的规范原则及其佛化伦理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印顺以众生性、人性和佛性的不同区分出“人间佛教”伦理道德的境界序列,又以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为背景提出佛陀人间化的伦理前提、智慈合一的实践理念、集团生活的时代倾向与救世之仁的实践意义作为“人间佛教”伦理观的原则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家、出家两种殊途同归的“佛化道德”实现途径。
    论梁漱溟乡村建设中的政治伦理思想
    周祥林, 沈志荣
    2011(2): 39-41. 
    摘要 ( )   PDF(514KB) ( )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其道德理想的直接践履,更是其复兴中国、推贤治国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表达,梁漱溟认为中国政治的失败根本上源于传统文化遭到巨大破坏,以及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政治文化,要实现中国政治的复兴与强大,必须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合。
    西方伦理思想
    论亚当·斯密正义伦理的价值错位
    聂文军
    2011(2): 42-48. 
    摘要 ( )   PDF(927KB) ( )  
    亚当·斯密既把正义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规范,又看作是一种美德或德性,但他主要是把正义作为行为规范来运用的。亚当·斯密的正义伦理呈现出一种价值上的错位,这种价值错位首先表现在主要作为行为规范的正义本来只具有底线的或很低级的价值,但亚当·斯密却赋予其德性或美德的性质与价值;其次,亚当·斯密正义伦理的价值错位表现在正义作为德性总是消极的,其德性价值的程度很低,从而与正义的社会作用极不相称。要解决正义伦理的这种价值错位,必须重建立足于人的统一性的新的德性伦理,倡导做一个具有正义美德的人。
    斯宾诺莎的“大伦理学”及其启示
    强以华, 周勇
    2011(2): 49-53. 
    摘要 ( )   PDF(721KB) ( )  
    若将斯宾诺莎主要理解为唯理论者颇多不确,不仅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称为“伦理学”,更是因为他的全部哲学体系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大伦理学”体系。斯宾诺莎在自己的哲学中系统阐述了他之“大伦理学”的基于实体(神、自然)理论的人性基础和善的目标,以及通过认识服从理智律、通过信仰服从神律和通过社会服从法律的通达至善目标的三条路径。若能正确地从“大伦理学”的角度理解斯宾诺莎哲学,那么,我们就能看到斯宾诺莎哲学具有全新的哲学理论意义,以及重要的社会现实启示。
    基于机会平等的分配正义
    周谨平
    2011(2): 54-59. 
    摘要 ( )   PDF(800KB) ( )  
    分配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经济状态,更对人们的社会权利和地位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分配正义的伦理意义在于:如何在不侵犯社会成员自由的前提下,为人们带来应得的利益,保障、捍卫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在社会的层面上,平等是分配正义的首要伦理价值。福利、资源、权利(能力)都是分配的主要对象和领域。福利平等、资源平等、权利(能力)平等,似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正义分配的依据,但又都面临着各自平等理论的困境。文章从机会平等的角度,对分配正义进行了理解、研究和考察,并且构建了“复合机会平等分配体系”,力图实现作为机会平等的分配正义。
    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 ——论韦伯的文化论研究
    郑飞
    2011(2): 60-64. 
    摘要 ( )   PDF(767KB) ( )  
    韦伯的著作包括“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部类。前者被称为文化论,后者被称为制度论。按照他的理解,现代性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制度现象”,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本身就是诸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这一主题下,他研究了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个在宗教领域,一个在经济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了“选择的亲和性”,共同推动了西方现代文化和制度的演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文化论视角,强调精神和心理因素在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反对马克思的学说,而是批驳“经济决定论”。
    基本理论研究
    德性伦理学的行为者中心论
    龚群, 邢雁欣
    2011(2): 65-69. 
    摘要 ( )   PDF(640KB) ( )  
    当代德性伦理学认为,德性伦理学的根本特征在于以行为者为基础或中心。斯罗特认为,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仅仅诉诸于行为者本身,或者说是一种有着普遍仁爱动机的德者。以行为者为中心的基本论点则认为,德性伦理学强调具有一定德性品格的行为者在某种情形下一定会有的行为。并且认为,品格德性本身具有规范的意义。
    “娱乐化”的“去伦理化”本质及忧思
    杨新磊
    2011(2): 70-75. 
    摘要 ( )   PDF(1010KB) ( )  
    1990s以来,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传媒日益市场化、商业化,传媒领域掀起了一股“娱乐化”浪潮。学者们对当前的“娱乐化”各持己见,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毋庸置疑,“娱乐化”背弃媒介的道德使命与伦理认同是不争的事实,理论界不得不窨覃“娱乐化”的“去伦理化”本质,不得不担忧媒介远离伦理学基本命题后之窘迫与惶惑。因为,传媒伦理与人文关怀不仅关涉传媒自身的建设,也事关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大局,不可小觑。
    信息侵权的伦理规约
    冯粤, , 张怀承
    2011(2): 76-79. 
    摘要 ( )   PDF(759KB) ( )  
    信息权利已经成为当代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但其实现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信息侵权行为大量涌现,究其原因,信息伦理观念的紊乱、信息道德评价的困难、信息伦理规范的失效与信息伦理教育弱化等因素,都加剧了公民信息权利的危机。为此,从伦理层面上,应该通过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对把关人角色进行重塑、培育公民的责任感、采取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加强对公民的信息伦理教育等伦理规约手段,有效遏制信息侵权行为的泛滥。
    政治伦理
    政府绩效评估: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价值与逻辑
    杨畅, , 王前
    2011(2): 80-84. 
    摘要 ( )   PDF(697KB) ( )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管理工具和驱动力,是改善政府绩效、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便捷手段。政府绩效评估之所以能发挥导引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功能,关键在于政府绩效评估和政府公信力建设在价值取向和理论逻辑上的契合。
    中国古代士的政治道德
    刘小军
    2011(2): 85-87. 
    摘要 ( )   PDF(592KB) ( )  
    政治道德是我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士作为有文化的承担天下与社会责任的人,以弘道为己任,积极地参与政治,因而也就形成了独具士阶层特色的政治道德,对加强中国特色政治道德建设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探索与争鸣
    论人类中心论的本质 ——关于生态伦理学论争的一个反思
    陆树程, 崔昆
    2011(2): 88-93. 
    摘要 ( )   PDF(750KB) ( )  
    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论是一个价值论命题,它与人类沙文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人类中心论通常以维护人类利益特别是其长远整体利益自居,以此作为自己的本质,但“维护人类利益”并不是人类中心论的特质,这是它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共通之处。两者的本质区别并不是由“对人类单方面利益的态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对其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的解答所决定的。人类中心论认为人是唯一价值主体,其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绝对主体主义。
    交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创新
    陆礼
    2011(2): 94-98. 
    摘要 ( )   PDF(847KB) ( )  
    交通伦理学是时代提出而又亟须研究的新课题。交通伦理学研究的总体路径是:综合“程序—共识”与“基本价值观”两大范式,以“人本原则”及其引申出的“安全”、“便捷”、“公正”、“舒适”、“生态”原则为价值向度,对交通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交通主客体之间多方面的伦理关系及其矛盾冲突进行理性的审视、质疑、评判、论证,寻求伦理权衡机制与解困的共识,从而为交通不断从冲突走向和谐提供伦理导向与支持。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
    魏则胜
    2011(2): 99-104. 
    摘要 ( )   PDF(749KB) ( )  
    道德教育的人性假设包括三个判断,分别形成道德教育的本体论、目的论与方法论,三个判断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道德教育理论的转换,往往从人性假设的转型开始。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理论,应该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建构人性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型构符合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试论黄埔军校信仰教育的特点
    黄爱英
    2011(2): 105-108. 
    摘要 ( )   PDF(779KB) ( )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大革命时期,由于黄埔军校独具特色的信仰教育,黄埔军校汇集起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材。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历史任务面前,黄埔学子抛弃思想信念上的不同,以国家民族根本利益为重,求同存异,精诚团结,取得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的胜利。黄埔军校的信仰教育表现为如下特点:灌输信仰: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存;强化信仰:采取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践行信仰:注重军事教育和参加革命斗争。研究黄埔军校信仰教育的特点对当前新形势下搞好信仰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博士生论坛(中山大学专栏)
    大学生信用教育与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林平
    2011(2): 109-114. 
    摘要 ( )   PDF(827KB) ( )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所得的定量资料,在分析了学生对教育领域里的信用状况及信用缺失的看法,以及学生本身的信用状况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学生对高校信用教育开展和评价体系构建的改进建议。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地域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发现高年级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低于低年级大学生,并且高年级学生对高校信用教育的参与意识也相对欠缺;男生对信用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及女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高校信用教育的开展和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略论平等分配
    勾瑞波
    2011(2): 115-119. 
    摘要 ( )   PDF(880KB) ( )  
    中国当下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这凸显了平等分配理念的重要。平等分配的理念与分配正义的理念密切关联,而对于平等实际上有不同维度的理解。作为本身具有平等分配理念的差异原则提供了深切关注弱势群体的视角,并能为我们思考与解决平等分配和分配正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我们应大力弘扬平等分配理念,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但对弱势群体来讲,若想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博弈能力最为重要。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风尚的重要影响。
    青少年患者自主权的伦理合理性及其限度
    李杰
    2011(2): 120-124. 
    摘要 ( )   PDF(753KB) ( )  
    青少年患者是否享有自主权,这在当代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广为争议的话题。文章从伦理的视角对青少年患者自主权存在的伦理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青少年患者自主权的存在不仅具有契约论、目的论和道义论的基础,而且也是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当然,任何权利都有其限度,青少年患者自主权不得超越病人福利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的限制。
    财富追求正当性的发展伦理原则探析
    唐海燕
    2011(2): 125-128. 
    摘要 ( )   PDF(693KB) ( )  
    肯定财富追求的正当性具有历史理论渊源。发展伦理学普遍原则为现代人类财富困境提供道德支撑,为规范人们的物质财富行为提供价值判断标准和伦理评价准则。发展伦理人道原则是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立论来源, 发展伦理的责任原则具有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规范和约束功能, 发展伦理的和谐原则为财富追求正当性提供价值终极目的。
    会议综述
    危机中的资本、信用和责任:未来财富创造需要什么样的概念、制度和伦理——第三届上海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综述
    陆晓禾, 顾逊里
    2011(2): 129-136. 
    摘要 ( )   PDF(1349KB) ( )  
    中国信息伦理国际会议综述
    袁和静, 余建滨
    2011(2): 137-140. 
    摘要 ( )   PDF(692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