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本刊专论
    用青春书写的道德篇章——李春华给我们的启示
    2006(6): 1-6. 
    摘要 ( )   PDF(1231KB) (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学生李春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正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李春华身上究竟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由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80后的中国大学生的整体道德风貌?李春华的事迹对于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有何启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求解,我们选编了这几篇稿子,希望能够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述要——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
    唐凯麟
    2006(6): 7-13. 
    摘要 ( )   PDF(1238KB) ( )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是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形成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成熟。他的基于“民生史观”的道德起源和本质论;张扬“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为主义而奋斗”的人生观;包含着许多合理积极宝贵内容,值得认真地继承与弘扬。
    纪念辛亥革命96周年
    论孙中山民主主义的服务道德
    宋惠昌
    2006(6): 14-18. 
    摘要 ( )   PDF(1202KB) ( )  
    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的政治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民主主义的伦理思想,突出特色是他所倡导的“服务道德”。其要点是,以民主平等取代等级特权制度,这是服务道德的政治前提;实行人道主义、维护人的尊严,这是服务道德的基本要求;铲除皇帝思想、树立公仆观念,这是实践服务道德的基本途径。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服务道德”思想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纪念辛亥革命97周年
    辛亥时期革命派内部伦理思想的分歧——兼论其时传统道德的历史命运
    贾新奇
    2006(6): 19-23. 
    摘要 ( )   PDF(1211KB) ( )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相同政治立场的革命派人士,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一问题上却出现了分歧。大致说来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些人对传统道德基本认同,而另一些人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这两种观点各有得失,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综合体,而这两种观点都抓住且只抓住了这一综合体的某种要素,揭示了该综合体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通过对革命派内部的这一分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历史命运。
    工程伦理专题
    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
    李伯聪
    2006(6): 24-30. 
    摘要 ( )   PDF(1239KB) ( )  
    工程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这是工程伦理学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学理前提。由于对“工程”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存在“广”“狭”两种不同理解,从而也就在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方向上出现了两种理解和两种发展进路。中国学者在进行工程伦理学研究时,不但必须重视“狭义工程伦理学”进路的研究,而且应该更加重视“广义工程伦理学”进路的研究。在研究和分析工程伦理时,必须把伦理分析和其他纬度的分析结合起来,不但应该注意不同纬度之间的相互渗透问题,而且应该注意不同纬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排序和协调问题。
    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两个进路
    李世新
    2006(6): 31-35. 
    摘要 ( )   PDF(1212KB) ( )  
    由于人们对伦理学有不同的理解,对工程伦理学也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出,首先需要确认工程的伦理性质。本文从工程的内在价值及其特点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研究工程伦理学的两个进路。
    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
    朱葆伟
    2006(6): 36-41. 
    摘要 ( )   PDF(1223KB) ( )  
    自觉地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是工程伦理学的第一主题。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是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而出现的。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和高速度发展以及后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是我们需要责任伦理的根本原因。 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是多层次的。从根本上说来,工程乃是一项集体的以至全社会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伦理学建立在新的基础上。
    工程中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丛杭青, 潘磊
    2006(6): 42-46. 
    摘要 ( )   PDF(1207KB) ( )  
    首先在详细分析工程中利益冲突已有定义的基础上,本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利益冲突的构成,并列举了利益冲突的情形。接着,分析了利益冲突的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美国工程社团以及大型企业有关利益冲突的伦理章程和行为规范。
    道德评价问题
    论道德评价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邹顺康
    2006(6): 47-51. 
    摘要 ( )   PDF(1201KB) ( )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客观地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予以道德评判,必须澄清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二是关于道德评价的依据问题;三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权重问题;四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方法问题。
    从“道德容许行为”到“次道德”——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的丧失
    段文阁
    2006(6): 52-54. 
    摘要 ( )   PDF(1173KB) ( )  
    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性、前瞻性是道德存在的意义,是道德导向功能、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发挥作用的理论前提。从“道德容许行为”到“次道德”范畴的提出,道德评价标准的理想性、前瞻性正在丧失,道德的规范作用、引领作用日益淡化,道德已经跌出了“道德底线”。道德在沦为经济附庸的同时丧失自己的高贵品位。因此,道德建设必须高扬理想的旗帜,实现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诚信问题研究
    建立诚信社会应该有制度性的奖惩安排
    韩震
    2006(6): 55-57. 
    摘要 ( )   PDF(1169KB) ( )  
    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诚信社会。为了形成诚信文化,社会应该对不诚实行为进行惩罚,而且这种惩罚应该有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政府的诚信是关键的环节。
    论传统义利观和诚信观的现代转换——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谈起
    熊宗哲
    2006(6): 58-62. 
    摘要 ( )   PDF(1203KB) ( )  
    重义轻利是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国人的义利观经历了一个从长期的“羞于言利”到逐渐面对市场逐利,再到一部分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历史转化过程;今天,应改变传统义利观中义与利相互对立的状态,倡导一种义利并重、道义与功利协调发展的新型义利观。诚实信用既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又是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的必然要求,从而具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二重性;法律原则要以其本身所包含的道德合理性为价值基础,而良法的实施又离不开相应的社会道德环境的配合。在市场化和法制化背景下,应该既依托传统,又立足现实,实现传统义利观和诚信观的现代转换。
    经济与伦理
    职业经理人问题的中国式解决——以富大集团为例
    陆晓禾
    2006(6): 63-67. 
    摘要 ( )   PDF(1208KB) ( )  
    因公司管理权交付经理阶层而导致的管理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如何使管理层忠于公司利益的问题即“职业经理人问题”。这是西方也是中国公众公司都面临的难题。这问题是否能解决如何解决,也是我国民营企业极为关心的问题。上海富大集团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令人感兴趣的尝试,他们立足中国国情和公司实践,创始了一种基于“好人文化”之上的选拔和培养经理人的办法,并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公私合营企业”,来解决管理层的铁心负责和忠诚问题。目前这一探索还在进行中,但它对上述世界性难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值得重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企业道德责任论
    王淑芹
    2006(6): 68-71. 
    摘要 ( )   PDF(1188KB) ( )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责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清晰化的梳理与条陈,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责任通用的语义层次,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责任区分的价值和实践意义;立论了企业道德责任何以可能;具体分析了企业基本道德责任与积极道德责任实现的一般要件,指出法律制裁力、市场筛选力、中间力量的博弈力是企业基本道德责任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经营团队尤其是主要领导者的较强社会责任感、社会组织和民众对企业的积极行善形成的褒奖机制则是积极道德责任必须附加的条件。
    科技与伦理
    纳米伦理:规范分析和范式转换
    李三虎
    2006(6): 72-79. 
    摘要 ( )   PDF(1252KB) ( )  
    鉴于纳米技术目前显现出的启发式控制活力,可以将其作为伦理学一个重要的潜在探索领域。这就要求把对纳米技术的规范分析从一般技术制品和后果评估扩大到技术隐喻、想象和语言评估,由此认为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德莱克斯勒式纳米机器是一种机械隐喻,必然导向决定论式的单向度社会命运,但其论敌斯默莱的生物模拟隐喻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范式转换,因为它为人在纳米技术发展中提供了表达责任感的道德机会。沿着这一线索,目前倡导伦理导向的纳米技术发展,就是要把它作为一个多学科背景依赖领域,把参与其社会意义塑造的各种主客体要素引导到人道主义立场上来,以使纳米世界建构真正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宋明理学“为学”与“修德”并进论对当代科技的启示
    陈翠芳
    2006(6): 80-83. 
    摘要 ( )   PDF(1204KB) ( )  
    科技异化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消除科技异化,保证科技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成了当务之急。宋明理学强调以居敬诚意的“修德”为认知求真的“为学”的前提和条件,倡导“为学”与“修德”统一并进,这对于今天强化科技活动的伦理价值和提升科技主体的道德责任,进而消除科技异化,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伦理思想
    墨子的兼爱理想与世界和谐的构建
    江畅
    2006(6): 84-87. 
    摘要 ( )   PDF(1184KB) ( )  
    墨子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或国家至上主义,面对一切湮没在利害关系之中的无情无爱世界,面对各种犯罪、恐怖活动和局部战争,以墨子的兼爱理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世界和谐,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图阐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构建当代世界和谐的意义。
    论《周易》的道德谱系
    黄正泉
    2006(6): 88-95. 
    摘要 ( )   PDF(1251KB) ( )  
    《周易》是一部人学著作,也是一部道德著作。《周易》构建了一种特殊的道德谱系,这种道德谱系由本能无意识、文化无意识、社会意识、自我意识道德化四个层面构成。《周易》的道德谱系把“人”与“道”联系起来,从而有了“人道”,也把“道”与“德”联系起来,从而有了“道德”。《周易》在性命之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人的形成、演化及人性的内容;又在“人”与“道”的基础上构建了“成人”与“做人”的道德谱系。《周易》的道德谱系把“人”与“道”联接起来是人学,把“道”与“德”联接起来是伦理学。天道、人道等统一于性命之理的命题之中,成为了道德谱系的奇特内容,从而人也就成为了道德谱系的本体。
    论曾国藩的睦邻观
    周俊武
    2006(6): 96-99. 
    摘要 ( )   PDF(1188KB) ( )  
    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睦邻观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曾国藩作为晚清大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浸润。在其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中,睦邻观是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人从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付红梅
    2006(6): 100-103. 
    摘要 ( )   PDF(1189KB) ( )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内容庞杂,糟粕精华并存。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建设应当摒弃其中维护男性特权,束缚女性人身自由的非人道性的糟粕,承继其中具有现代价值的精华,从而建立人道、文明、科学的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新体系。
    书评
    企业伦理新力作——评《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
    龙静云
    2006(6): 104-105. 
    摘要 ( )   PDF(1145KB) ( )  
    信仰弱化的积极回应——评黄明理博士《社会主义道德信仰论》
    侯惠勤
    2006(6): 106-106. 
    摘要 ( )   PDF(1120KB) ( )  
    新时代的警世通言——读《保天心以立人极——灾害的伦理救助》
    谢芳
    2006(6): 107-108. 
    摘要 ( )   PDF(1138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