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财富伦理专栏
    论财富公正之间的互补与均衡原则
    鲁品越
    2013(3): 1-5. 
    摘要 ( )   PDF(761KB) ( )  
    在追求财富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当我们按照某单一的公正原则来消除非正义现象而追求离正义越来越近之时,必然导致在另一种公正原则上非正义现象的不断扩大,即后者意义上的正义越来越远。在财富伦理上的重要表现是如果单一地将“起点与结果的平等”作为正义标准,则这种正义实施得越彻底,则会造成在“过程的平等”意义上的越来越严重的非正义。这就说是说,我们不可能同时得到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正义,此称为“公正的不相容原理”。而要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各种意义上的正义缺一不可,因此各种不同意义上的正义又是互补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过度追求某种单一的正义目标,而要追求各种正义目标之间的互补与均衡,我们将此称为“公正的互补原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富分配原则
    徐大建
    2013(3): 6-10. 
    摘要 ( )   PDF(738KB) ( )  
    财富的合理分配是财富伦理的首要问题。但现有的文献缺乏有说服力的论证来为具体的财富分配政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效率和公平两方面澄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合理分配原则。
    财富的分配正义与共享性增长研究
    郝云
    2013(3): 11-14. 
    摘要 ( )   PDF(599KB) ( )  
    财富的分配正义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通过经济增长能够自动解决分配公正问题,然而这种“波及效应”并未出现,也没有产生期望的“共享”效果。要解决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正义目标的不一致性,既要重新审视财富分配正义的实质内涵,又要突破以往增长理论的局限,对分配正义与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使财富的分配正义要求与共享性增长方式相契合,进而探讨解决之策,把“做大蛋糕”与“切蛋糕”视为同等要务来抓,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伦理学基础理论
    走向世界的中国伦理
    郭广银
    2013(3): 15-19. 
    摘要 ( )   PDF(815KB) ( )  
    伴随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时须与可能已经出现。在走向世界的学术进程中,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具有深刻的文化先锋意义。面对西方世界的全球化战略,中国伦理、中国学术到底如何“登场”世界?中国的知识精英需要再次荜路蓝缕,开拓出一条走向世界的“学术丝绸之路”或“伦理丝绸之路”。为此,三个问题的澄明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文化的伦理贡献及其世界性、现代文明危机的伦理本质、中国伦理的世界性机遇与世界走向。一个需要中国伦理智慧的世界文明史已经开始,是中国伦理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时候了!
    论日常生活中的承诺
    陈科华
    2013(3): 20-24. 
    摘要 ( )   PDF(848KB) ( )  
    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日常生活样态并因而会有不同的承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承诺的理解主要包括“慎诺”、“守诺”与“守义”三个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承诺无论是从对象、内容及兑现方式都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不同,容易陷入承诺的道德困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承诺价值观的基础上,完善以“脱域机制”为主的社会信任机制,对于信赖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益:规范伦理的逻辑起点与目标指向
    唐代兴
    2013(3): 25-30. 
    摘要 ( )   PDF(958KB) ( )  
    规范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基础形态,它得以构建的认知基石是人性,逻辑起点是利益:利益构成了规范伦理学的原初概念。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是权利与责任,权利与责任的价值诉求形态是利害与爱恨。以利益为原动力,统摄权利与责任、利害与爱恨而内驻为伦理信念,外张为伦理行为。伦理行为追求利益,必须遵守利益的普遍性原则和利益的节制性原则这一双重伦理规范,其最终目标指向是在合理利己和合理利他的对立统一价值诉求中站立为人,自己成就道德生活者。
    信任与自主:从分离走向融合——临床生命伦理学的视角
    陈化, 郝文君
    2013(3): 31-35. 
    摘要 ( )   PDF(788KB) ( )  
    信任与自主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样态。传统家长主义模式,强调医生的绝对权威与患者的信任,拒绝患者自主;患者权利意识的觉醒,社会对医疗界不信任的增加,催生了患者自主,它成为医患之间对话的绝对权威。然而,自主的独立性、人际交互的陌生化以及信任的脆弱性,致使自主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在现代性语境下,医患信任是实现患者自主的前提;自主的道德性为医患信任提供了基础,这二者为自主与信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试析中国传统伦理学中的“天”范畴及其伦理意蕴
    温克勤
    2013(3): 36-41. 
    摘要 ( )   PDF(1027KB) ( )  
    在中国传统伦理学中“天”是一个重要范畴。“天”有不同的含义和伦理意蕴。本文对商西周、先秦儒家道家及《周易》《中庸》和汉唐宋明时期的“天”观念及其伦理意蕴进行了疏理分析,并对其启示意义作出了阐释。
    论《孟子》中的“乐”思想
    戴茂堂, 朱运海
    2013(3): 42-45. 
    摘要 ( )   PDF(612KB) ( )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乐”的思想,包括《尽心》篇中提出了“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命题和君子之乐,以及与君子之乐相对的王之乐等。孟子的乐思想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诚之乐为统领,诚之乐贯穿于君子三乐和王之乐之中。君子之乐以事亲、守身为本,以家庭亲情之乐、道德修养之乐和社会教化之乐为要,从而实现仁义道德从亲亲为大的血缘亲情向以个人道德魅力化育天下英才的道德完善和升华。“与民同乐”的王之乐奠基于君子之乐,又高于君子之乐,是一种圣人之乐,其根基和要旨仍然是仁义。
    司马光财富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罗晶
    2013(3): 46-49. 
    摘要 ( )   PDF(726KB) ( )  
    在中国财富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司马光的财富伦理可谓既出于史,又着眼于治,更体现出资政育人的道德智慧,成为令当时和后世诸多政治家、经济家和思想家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世道人生的源头活水。司马光的财富伦理思想出于对国家长治久安的考虑,站在史学伦理和政治伦理的高度,针对当时朝廷的财政困境和化育财富风险而提出,有自己既源于传统又活化传统的特异之处。
    西方伦理思想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生态伦理思想
    王国豫, 王梦颖
    2013(3): 50-54. 
    摘要 ( )   PDF(858KB) ( )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生态伦理思想是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创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德国早期浪漫派以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的同时,还深刻谴责了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文章在追溯德国早期浪漫派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西季威克道德认识论立场解析
    陈江进
    2013(3): 55-60. 
    摘要 ( )   PDF(800KB) ( )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西方道德代价思想史论纲
    陈培永
    2013(3): 61-66. 
    摘要 ( )   PDF(1085KB) ( )  
    对西方道德代价思想史进行梳理,能为分析当代社会道德困境的根源、明晰解决道德难题的理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着力从德性伦理出发探讨了私有财产制度对个人道德素养的侵害;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在神学的外衣下分析了社会的“恶”出现的根源以及规避恶的方式;近代的思想家自觉探讨了社会发展中的道德代价,论证了道德代价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力;现当代思想家批判反思了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现代性要素的发展给道德带来的负面效应,促使伦理道德成为考量发展实践的重要维度。
    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以罗尔斯为中心的批判性考察
    孙要良
    2013(3): 67-71. 
    摘要 ( )   PDF(650KB) ( )  
    罗尔斯把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转换成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他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义务论的,主张正当优先于善;功利主义是目的论的,主张善优先于正当。罗尔斯错误地以为功利主义只有目的论的形式,并认为它忽略了个人分离性。然而,目的论的功利主义根本没有在罗尔斯的意义上忽略个人分离性,罗尔斯混淆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式,从而构造了一种内在不一致的理论杂合体。罗尔斯主张一种弱的善理论,认为完善论和非完善论之间的冲突是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然而,二者真正的分歧在于善的性质。作为一个完善论者并不需要承诺目的论,作为一个反完善论者也不需要承诺义务论。
    政治伦理研究
    政治领域中促进美德的方式及其限度
    詹世友
    2013(3): 72-77. 
    摘要 ( )   PDF(1018KB) ( )  
    传统社会把政治促进人们的美德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因为那时个人处于政治的垂直统治之下,所以,政治以培养民德、化民成俗为务。但是,近代以来,权利进入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核心,故政治领域中,对权利的平等保护与对人们的高阶美德要求拉开了距离,政治要求人们具有基于权利的基准政治美德,同时也为人们自主追求更高阶的美德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环境,并容留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
    政治与伦理为何起了冲突——思想史的回顾
    陶杨华
    2013(3): 78-82. 
    摘要 ( )   PDF(815KB) ( )  
    在柏拉图那里,政治与伦理是浑然一体的,若没有灵魂的超验性运动对权力欲的节制,城邦和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在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二元架构中,真正的德性完全归“上帝之城”所有,一座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地上之城”浮现了出来,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与伦理的冲突具有了可能性;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政治被界定为权力政治,灵魂救赎问题被排除出政治问题之外,放逐到私人领域,从而确立了政治与伦理的冲突。
    体育伦理
    论体育价值的文化开发
    刘湘溶, 刘雪丰
    2013(3): 83-89. 
    摘要 ( )   PDF(1336KB) ( )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育化方式和文明形态,与体育主体具有天然的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关系在体育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成长,演化为娱乐价值、功用价值及衍生价值。体育价值的文化确认表明,体育价值来源于其娱乐价值的文化格调、功用价值的文化品位和衍生价值的文化含量,由此生成鉴赏体育娱乐价值文化格调、鉴别体育功用价值文化品位和鉴定体育衍生价值文化含量的文化评判需要。体育价值的开发有多个向度,文化开发的意义是深刻而久远的。体育价值的文化开发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树立提升体育价值的文化标杆;确立衡量体育价值的文化标准;塑造象征体育价值的文化标识。
    传统义利观下当代竞技体育伦理观优化分析
    郭恒涛, 李艳翎
    2013(3): 90-93. 
    摘要 ( )   PDF(762KB) ( )  
    当今中国竞技体育中假球、黑哨、暴力等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危及当代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通过总结中国竞技体育中出现各种反伦理现象的成因并针对当前部分人道德及价值观迷失和“唯利是图”倾向严重的现象,运用我国传统伦理义利观思想,从“义与利的认识、行为、修身”三个角度,对体育事业中的扭曲现象加以审视。目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倡导“以义为上,以义导利”的优良传统,抑制中国当代竞技体育中的负面倾向,进行了竞技体育中的伦理优化探究。
    探索与争鸣
    老龄关怀的道德哲学基础
    周琛
    2013(3): 94-98. 
    摘要 ( )   PDF(780KB) ( )  
    在当代中国型“超载”老龄社会中,原有的孝道、敬老等个人及家庭的道德行为正逐步缺场。关怀是人的一种需求,也是一种价值判断。老龄关怀在实质上,其公共本质是对人的实体的尊重,是对类生命的尊重。老龄关怀的内涵指向对于老龄者的实体性承认,生命个体追求向实体的回归,其根源就是对于人的本源性的一种敬畏,是对人类生命源头的敬畏。“超载”社会老龄关怀的解决,首先应阐明老龄关怀的道德哲学基础,从而可能寻求文化上的互融以实现老龄关怀难题的伦理性突破。
    中国伦理思想特征新论——兼评梁漱溟、费孝通、张岱年、李泽厚之论
    侯俊霞, 朱亚宗
    2013(3): 99-105. 
    摘要 ( )   PDF(1280KB) ( )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伦理研究虽然历经百年,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但是理论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揭示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征,迄今未有完善之结果。本文在学界前辈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中西融通的观念,交叉学科的视角,兼顾外部特征与内在特征,并从哲学理性的高度,尝试提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三大特征:基旨性、差序性和互补性。
    商业广告的伦理缺失及其反思
    徐鸣, 李建华
    2013(3): 106-109. 
    摘要 ( )   PDF(732KB) ( )  
    在以经济利益为本质特征的市场中,商业广告问题频发是“道德伦理”向“经济利益”俯首称臣的必然结果。事实上,经济市场中不存在无道德的经济,也不存在无经济的道德。利益与道义是商业广告中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各自体现,二者之间有着内在必然联系。因此,商业广告的本质应是“义”与“利”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康德“人性中的根本恶”与荀子“人性恶”之比较
    徐瑾
    2013(3): 110-113. 
    摘要 ( )   PDF(649KB) ( )  
    康德认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既有“善的秉赋”也有“恶的倾向”,恶源自于质料及经验性杂多对理性的干扰,改恶迁善应当进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将基于理性的道德法则置于基于质料的自爱或幸福法则之上,并以道德(宗教)信仰保证德福一致及道德律的践行。与康德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无所谓善恶不同,荀子认为“生而好利”的基于欲望的自然天性决定了人性本恶,后天“化性起伪”的方式着重于以圣人、师长为主导的礼义教化。康德偏重先验分析的自由意志与荀子着重经验教化的方式都有助于人的道德自律的形成。
    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于冰
    2013(3): 114-117. 
    摘要 ( )   PDF(750KB) ( )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道德精神世界常常会出现脱节、错位的现象。在社会转型期更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变化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多重困境。本文从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入手,即道德认知层面: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道德情感层面:感动还是冷漠,道德信念层面:坚守崇高还是回归生活,道德行为层面:为了提升德性还是为了提升幸福指数,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为了化解这些困境,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生态。
    博士生论坛
    论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忠诚缺失及其对策
    刘灵, 李磊
    2013(3): 118-121. 
    摘要 ( )   PDF(676KB) ( )  
    民主制度需要公民的政治忠诚。西方民主制度下却出现了公民政治忠诚的缺失现象,它使公民公共意识缺乏、个人权利得不到更好的保护和国家利益遭受损失。它的造成既有民主制度自身的原因,又有民主制度之外的原因。由于西方民主制度下公民政治忠诚的缺失与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话语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只有超越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话语,民主制度所需要的公民政治忠诚才可能产生,民主制度才会健康地运转。
    产权制度的伦理意蕴与中国产权制度改革
    李海英
    2013(3): 122-126. 
    摘要 ( )   PDF(806KB) ( )  
    产权制度安排并不只是一个经济范畴,它还与社会政治民主、道德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它是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力,是社会秩序的信用基础,是社会关系的正义体现,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器,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而在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问题,即进行产权改革不等于否定社会主义,须确立政府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及减少特权产权的存在。
    “企业型政府”理论顾客导向理念的伦理分析
    刘学平
    2013(3): 127-133. 
    摘要 ( )   PDF(1112KB) ( )  
    企业型政府理论倡导的顾客导向理念,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公民主体性地位的确认,构建了以公民为中心的新型的伦理关系。但这是将复杂的公民角色简单化经济视角的顾客,否认了公民的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对公民角色定位的偏差,在确认公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降低了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角色定位的偏差,导致将政府与公民间的政治关系片面地理解为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和顾客之间的经济关系,走向了将公民置于政府与公民关系中的被动的接受地位;也模糊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逐渐压缩公共领域的存在。顾客导向理念带来很难使公共服务做到公平、公共利益难以保证、公务员的伦理责任不断弱化等伦理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对公共利益的准确理解,将政府服务对象由顾客重新回归公民,由顾客导向走向公众参与。
    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述评
    涂平荣
    2013(3): 134-138. 
    摘要 ( )   PDF(854KB) ( )  
    国内学界对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初起阶段。从目前已有的相关成果来看,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农村经济伦理的含义与研究内容;农村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农村或农业经济制度和政策的伦理剖析;农村经济伦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相应对策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学理归结,某种程度上能够催生中国农村经济伦理学的萌芽、成长与发展,对厘清与疏解当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伦理困惑、推动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书评
    伦理学理论的人本回归——评韩东屏教授的《人本伦理学》
    龙静云, 熊富标
    2013(3): 139-140. 
    摘要 ( )   PDF(36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