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伦理学原理研究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启示——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经典论述
    王小锡
    2009(2): 1-6. 
    摘要 ( )   PDF(1286KB)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形成、实质、基础、功能、价值等五大层面来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在与旧道德斗争中不断自我完善的道德,是主张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并崇尚真正平等、自由以及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道德,是真正的全人类道德。这些经典阐述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清现实道德建设的复杂性,自觉地把握道德建设的规律,发挥道德建设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以及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等方面具有多维启示。
    新伦理学要义
    王海明
    2009(2): 7-12. 
    摘要 ( )   PDF(1196KB) ( )  
    内容提要 行为之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说到底,不过是行为之事实如何对于道德最终目的——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增进每个人利益——的相符抑或违背之效用,因而是通过道德最终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行为事实如何中产生和推导出来的:符合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应该,就是具有正道德价值的行为;违背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不应该,就是具有负道德价值的行为。这就是可以推演出伦理学的全部内容、全部对象的伦理学公理。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道德价值推导公式:前提1:道德最终目的(道德价值主体)前提2:行为事实如何 (道德价值实体)结 论1:行为应该如何(道德价值)结论2:与行为道德价值相符的优良道德(优良道德规范)
    利他行为的谱系分析
    任重远
    2009(2): 13-17. 
    摘要 ( )   PDF(1195KB) ( )  
    利他是道德的基本价值导向和追求,其具体落实为利他行为,但因对利他的不同理解,利他行为呈现出为一个复杂的行为体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基本的理论梳理,以此廓清利他行为的基本谱系及其合理性基础。
    政治伦理学
    宪政伦理研究:路径、问题与线索
    陈寿灿
    2009(2): 18-23. 
    摘要 ( )   PDF(1204KB) ( )  
    宪政伦理研究从伦理的维度探讨宪政的正当性及其伦理意蕴,宪政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它能保障人有尊严地生活。而宪政的伦理意蕴则体现在建立优良的伦理秩序,具体表现为公民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种关系和谐有序。宪政伦理的这种研究是对宪政研究的有益拓展,但国内学者涉猎这一研究者尚不多见,系统地整理这方面的资源对推动宪政伦理研究走向纵深实有必要。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建构
    张治忠
    2009(2): 24-28. 
    摘要 ( )   PDF(1197KB) ( )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的建构应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理论上借鉴公共行政学的最新成果新公共服务理论,重塑公共行政的价值理性,回归公共行政的伦理关怀;同时从当代中国的现实出发,诠释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行政话语指向;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制度伦理、行政伦理环境等方面来建构当代中国的行政价值观的规范体系。
    知识产权价值追求中的二律背反:自由与平等的冲突
    彭立静
    2009(2): 29-33. 
    摘要 ( )   PDF(1192KB) ( )  
    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对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与维护。然而,自由与平等本身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目标,分别代表着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追求内在地相互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主要表现为知识专有与平等接近的冲突、知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财产自由与财产平等的冲突。知识产权中自由与平等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法消除的。知识产权只有根据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努力寻找自由与平等的最佳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由与平等。
    社会工作伦理
    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罗肖泉
    2009(2): 34-38. 
    摘要 ( )   PDF(1187KB) ( )  
    伴随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的启动,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摆在中国社会工作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以对社会工作职业自身的特点及中国社会工作职业的特殊性的考察为基础,并围绕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建构和职业伦理守则制订两方面的问题展开。
    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
    皮湘林
    2009(2): 39-43. 
    摘要 ( )   PDF(1187KB) ( )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综观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研究论题,主要包括道德哲学层次的反思,价值层面的探究,实务层面的伦理难题与决策探讨,以及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的研究。
    经济伦理学
    中国金融道德风险的伦理分析
    梅世云
    2009(2): 44-51. 
    摘要 ( )   PDF(1223KB) ( )  
    本文在对金融道德风险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道德风险进行了分类。认为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源于道德个体的人性诱发、不良社会环境诱发、金融行业的特性诱发及道德的本质属性诱发,为此,应从风险防范理念、金融生态环境、法人治理结构、金融制度、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价值驱动:当代企业管理伦理实现的重要方法
    龚天平
    2009(2): 52-56. 
    摘要 ( )   PDF(1193KB) ( )  
    “价值驱动”是当代企业管理伦理实现的重要方法,意指企业管理要成功,必须进行以价值观的批判与建构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即以价值观指导经营管理活动、驱动管理行为,以使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合乎伦理。它是当代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的产物。企业管理活动需要价值观是因为价值观具有重要功能。当代企业所需要的价值观应该蕴含人类的基本价值,并具有“顾客导向”的纲领、“清晰简明”的特征和“知行合一”的目的等共性。
    艺术与伦理
    “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
    姜松荣
    2009(2): 57-62. 
    摘要 ( )   PDF(1205KB) ( )  
    实用、经济、美观被认为是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人们的价值追求更趋完善的时候,通常的“设计三原则”已不能保证设计目的的完美实现。伦理的介入将会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从而成为设计的“第四条原则”。
    关于我国艺术伦理研究的哲学反思
    王小琴
    2009(2): 63-66. 
    摘要 ( )   PDF(1188KB) ( )  
    尽管历史上有一些涉及艺术伦理思想的阐述,近期也有少数将艺术伦理作为特定对象而进行的论述,但大都是侧重于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之层面来论述的。对于艺术伦理的实质与核心、艺术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包括其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方法的探讨还未得到学界专家的普遍关注,更没有形成明确有效的艺术伦理规范准则。本文在对已有的艺术伦理研究进行现状考察与哲学反思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开展艺术伦理研究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希望引发学界对艺术伦理的关注与思考。
    中国伦理思想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乐爱国, 庹永
    2009(2): 67-74. 
    摘要 ( )   PDF(1300KB) ( )  
    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方法及其时代价值
    陈春莲
    2009(2): 75-79. 
    摘要 ( )   PDF(1256KB) ( )  
    先秦儒家主张以“仁”、“礼”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修养方法,应当正确看待这些方法。它们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佛教平等观的包容精神及其伦理意义
    欧顺军
    2009(2): 80-83. 
    摘要 ( )   PDF(1242KB) ( )  
    追求人类自身内部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佛教平等观念特别是其中体现出的包容精神,对于人类和谐观念的确立富于启发意义。文章论述了佛教平等观的包容精神,分析了佛教包容精神形成的理论原因,并探讨了这种包容精神对当今时代人们和谐观念的正面意义。
    西方伦理思想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导论
    向玉乔
    2009(2): 84-88. 
    摘要 ( )   PDF(1188KB) ( )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基督教现实主义道德观
    程又中, 付强
    2009(2): 89-93. 
    摘要 ( )   PDF(1200KB) ( )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坚持原罪论,并将基督教伦理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系统并具有现代精神的基督教应用伦理学(即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学),在现代宗教伦理学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伦理学影响了一代神学家和政治家,后来更是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哲学依据。本文考察了尼布尔的原罪论及其与理想主义的分歧,以及尼布尔现实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论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的思想
    吴真文
    2009(2): 94-98. 
    摘要 ( )   PDF(1190KB) ( )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之间的划分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地予以关注和讨论。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已经形成了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既坚持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主张法律和道德分离,又承认法律和道德之间具有偶然联系的事实,提出了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研究哈特提出自然法思想的因由,明确最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的内涵,对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论纲——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
    王腾
    2009(2): 99-102. 
    摘要 ( )   PDF(1178KB) ( )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综述与书评
    加强德性伦理研究,促进个人品德建设——全国德性伦理与个人品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金焕玲, 崔子修
    2009(2): 103-104. 
    摘要 ( )   PDF(1155KB) ( )  
    以道德责任为着眼点,彰显伦理学的理论反思与实践品格——评郭金鸿的《道德责任论》
    郭广银
    2009(2): 105-105. 
    摘要 ( )   PDF(1147KB) ( )  
    回顾伟大历程 展示卓越成就——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文建
    2009(2): 106-107. 
    摘要 ( )   PDF(1165KB) ( )  
    最真实的需要——评《道德需要论》
    宋瑛
    2009(2): 108-108. 
    摘要 ( )   PDF(114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