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2期 总第22期
    刊出日期:2006-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改造和提升小农伦理——再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
    陈瑛
    2006(2): 1-5. 
    摘要 ( )   PDF(1256KB) ( )  
    农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伟大成绩是不容否定的,但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农民还存在先天缺陷和局限性,这在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精深的论述。重读马克思的这部伟大作品,可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造农民和传统伦理中存在的落后的小农意识提供有益的启示。
    差异与和谐社会建构
    易小明, 刘仁贵
    2006(2): 6-10. 
    摘要 ( )   PDF(1112KB) ( )  
    和谐社会是差异基础上的和谐,它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和谐。实现和谐社会要从质和量上把握好差异的历史、现实发展,从而使差异张力保持在有利于和谐社会建构的范围之内。
    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刍议
    邓建国, 彭柏林
    2006(2): 11-14. 
    摘要 ( )   PDF(1159KB) ( )  
    为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有机结合: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有机结合;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
    中国社区道德状况分析及对策
    吴来苏
    2006(2): 15-19. 
    摘要 ( )   PDF(1116KB) ( )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不仅要形成一个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与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而且要形成一个社区道德文明建设网络,使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互动与互助、邻里亲善、守望相助、疾病扶持的良好人际关系,构建温馨、祥和的社区氛围。
    论现代人生活要义
    陈根法
    2006(2): 20-23. 
    摘要 ( )   PDF(1106KB) ( )  
    生活通过思想展现魅力。思想作为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超越了感性认识的局限,能自觉追问和自为创造。思想既是追求的内在力,又为追求的品位定价。思想作为精神的维度,提升精神生活层次。自我通过思想的反思映衬出人生的伟大与渺小,启示着内心的浩大与无穷。现代人要过一种健康有意义的自觉生活,需要在新生活中学会思想、学会追问、学会追求、学会反思。
    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理论研究
    武东生
    2006(2): 24-29. 
    摘要 ( )   PDF(1122KB) ( )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反对从“抽象的人”、“人的当下存在”出发理解人生的有关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排斥从个体生命的视角研究人生的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的发掘和整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格分析
    徐强
    2006(2): 30-33. 
    摘要 ( )   PDF(1106KB) ( )  
    马克思对人格的分析从来不是抽象的,他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把对人格的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现象。通过对人格问题的分析,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出了入木三分的揭露。
    环境伦理学中的“生态化”人生观
    周治华
    2006(2): 34-38. 
    摘要 ( )   PDF(1119KB) ( )  
    从其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孔子的“仁”
    陈远宁
    2006(2): 39-40. 
    摘要 ( )   PDF(1091KB) ( )  
    孔子的“仁”属于一个伦理学范畴,也是一个政治学范畴,还是一个修身学的范畴,“仁”具有“爱一切人”的含义,这与孔子的出身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
    荀子社会分层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皮伟兵
    2006(2): 41-45. 
    摘要 ( )   PDF(1176KB) ( )  
    基于天人关系,荀子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出发,对其社会分层的政治伦理思想作了哲学论证。以“礼”为核心和标准,荀子把社会分层划分为社会等级分层与社会职业分层两个层面。荀子把“礼”的功能——“群”与“分”,特别是等级差别之“分”作为社会分层的手段,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孝”与“仁”的关联维度
    梁徐宁
    2006(2): 46-50. 
    摘要 ( )   PDF(1119KB) ( )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深层的关联维度。“血缘亲情”是二者关联的现实起点,“人性本善”是价值基础,“能近取譬”是思维方法。“孝”与“仁”之间的层级性的差异与连续性统一,生成一种认识、价值与实践层面的必要张力。
    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基础——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生态伦理启示
    马永庆
    2006(2): 51-55. 
    摘要 ( )   PDF(1112KB) ( )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论西方传统公益伦理思想
    戚小村
    2006(2): 56-61. 
    摘要 ( )   PDF(1129KB) ( )  
    全球性社会公益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当代公益事业占据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系统制高点地位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从伦理道德层面研究公益事业,特别是分析公益事业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思想脉络和流派渊源,这对指导当今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公益事业的伦理体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池田大作的生命论伦理观——以《生命的尊严》为中心
    [日]石神丰, 冉毅(译)
    2006(2): 62-68. 
    摘要 ( )   PDF(1125KB) ( )  
    伦理本源于社会生活,伦理的基础应当是人的生命和生活。池田大作立足于人的生命尊严来阐发幸福,倡导共生的道德风气,对生命的意义给予了新的诠释。
    “竞和”之利 ——现代从商之道的企业伦理解读
    卢平
    2006(2): 69-72. 
    摘要 ( )   PDF(1105KB) ( )  
    对竞和的现代从商之道进行企业伦理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如果以竞和为自己的从商之道,必能形成一幅企业内部和谐、外部和顺、整体协调以及企业与整个社会义利共生的和谐图景。而这种义利共生的和谐图景,带给企业和社会的也不只是遵循企业伦理原则之义,还有和实生物、和气生财、和能致祥以及和成天下之利。
    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
    李海萍
    2006(2): 73-77. 
    摘要 ( )   PDF(1116KB) ( )  
    当下教育变革中德育革新的乏力,引发了现时德育的虚弱与苍白。这种虚弱与苍白的德育现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要矫正未成年人的错误道德观念,要使错位恢复到原位,德育必须向真正的德育回归。真正德育的达致,必须革新德育。这种革新应沿着德育者形象、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式三个维度展开。
    论合理功利意识下的奉献精神——新世纪革命军人奉献观探究
    段文灵
    2006(2): 78-82. 
    摘要 ( )   PDF(1102KB) ( )  
    把祖国、人民的利益视作高于一切,为了它甘愿献出自己的全部,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奉献精神是每一名革命军人所应有的品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转换,这种奉献精神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确认识并合理分析反映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合理功利意识下的奉献精神,不仅是新世纪继承与弘扬革命军人奉献精神的需要,更是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
    正义:西方道德治理思想的主线
    林立公
    2006(2): 83-89. 
    摘要 ( )   PDF(1132KB) ( )  
    道德治理是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发挥道德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理社会的活动。如果说中国古代道德治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仁政和道德教化的推崇,那么,西方道德治理思想的主线则在于对制度正义的追寻。
    宗教伦理学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展望
    杨明, 刘登科
    2006(2): 90-94. 
    摘要 ( )   PDF(1173KB) ( )  
    在理论上,宗教伦理学研究有利于伦理学与宗教学的学科发展;在实践上,宗教伦理学研究有利于宗教对话与人类道德困境的解决,有利于我国的道德建设,并有利于宗教本身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在佛教伦理学、基督教伦理学、伊斯兰教伦理学以及基于宗教对话的世界伦理构想等几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宗教伦理学的学科建设还未完全成型,其研究视野略显狭小,这些都有待拓展、完善。
    我国教育伦理学研究综述
    糜海波
    2006(2): 95-101. 
    摘要 ( )   PDF(1130KB) ( )  
    在我国,教育伦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多年的研究发展中,教育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形成了教育伦理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全面挖掘了教育伦理学的精神内涵,展开了教育伦理学实践机制的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黄东桂, 王玉生, 樊国华
    2006(2): 102-104. 
    摘要 ( )   PDF(1100KB) ( )  
    义利观对经济伦理(学)的重要性——读《义利观与经济伦理》
    文军
    2006(2): 105-106. 
    摘要 ( )   PDF(1082KB) ( )  
    人类精神世界的追寻与阐释——评《意识的起源与结构》
    刘华
    2006(2): 107-108. 
    摘要 ( )   PDF(108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