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和谐社会与伦理道德
    论伦理秩序
    宋希仁
    2007(5): 1-8. 
    摘要 ( )   PDF(1450KB) ( )  
    实存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历史性统一,伦理关系本质上是现实合理性秩序中的关系,是有主体精神渗透其中并通过道德、法律、习俗等规则体系维系的关系,它的首要问题是秩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伦理秩序应把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伦理秩序的顺畅和谐在于道德的有效调节,也在于法律的有效控制。伦理秩序在社会变革中经过必然与自由的辩证运动,使矛盾化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应当是以公正支撑的合理的伦理秩序的社会。
    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何建华
    2007(5): 9-13. 
    摘要 ( )   PDF(1296KB) ( )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社会公平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由机会平等、按贡献分配以及社会调节等原则组成的基本规则体系,具体表现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结果的相对公平。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对社会的有限资源和权利义务进行有效而合理的配置和安排,才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企业伦理研究方法论(专题)
    韦伯命题的合理性与中国企业伦理的建构
    阳芳
    2007(5): 14-17. 
    摘要 ( )   PDF(1288KB) ( )  
    回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的韦伯命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考量了韦伯命题关于伦理与现代化的关系和“精神转型”的合理性,寻求其在改变人们心智模式、重估企业伦理的作用力以及运用“精神转型”建构中国企业伦理的方法论启示。
    企业伦理的管理学态度—论德鲁克的企业伦理思想及其对企业伦理学的拒斥
    郭志文
    2007(5): 18-21. 
    摘要 ( )   PDF(1286KB) ( )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伦理思想,其企业伦理思想线索和体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企业责任和伦理必须遵循伦理普适性原则,如同儒家伦理所主张的那样;由于管理者继承了社会的领导权力,因而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但仅限于其职能、权力和能力的范畴;管理者必须重视相互依赖的和和谐的关系。但是,德鲁克是“排斥”企业伦理学的。他反对企业伦理作为一个学科而不反对企业伦理本身。
    中国企业伦理研究的本土意识
    阮航
    2007(5): 22-24. 
    摘要 ( )   PDF(1268KB) ( )  
    中国的企业伦理研究必须具备相应的本土意识,即,既要带着中国文化的意识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企业伦理问题,又要通过对文化传统的研究,探询自身的理论支点,为企业行为提供规范导向。要使这种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伦理研究得以可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自觉,将本土意识贯穿于我们对经济实践的分析、基础问题的研究以及企业伦理理论的建设之中。
    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及其条件—以所罗门的亚里士多德方式为例
    龚天平, 窦有菊
    2007(5): 25-30. 
    摘要 ( )   PDF(1301KB) ( )  
    理解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不可或缺。美国当代著名经济伦理学家罗伯特·C.所罗门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引入企业伦理学,为人们把握企业伦理提供了一条德性主义的诠释进路。而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强调实践、团体、人对幸福的追求和追求卓越等也为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提供了思想资源。而美德自身也能够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商业和商业伦理、使经济交易成为可能、使经济的运行更为成功。但德性主义进路不是没有条件的,它需要个体或企业具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判断力,也需要规范伦理与之匹配,以及一个尊重美德的社会环境和相关的制度安排。
    探索与争鸣
    论集体主义的历史特征及其生命力—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说起
    宋惠昌
    2007(5): 31-35. 
    摘要 ( )   PDF(1289KB) ( )  
    作为新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们分别植根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基础上,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但是,前者对后者又有着深刻的历史继承关系,集体主义充分吸取了个人主义的有价值因素,所以,集体主义是比个人主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的这个形成过程,使它具有了比个人主义更强大的生命力。
    行为事实属性与行为应该属性—孙志海批评之批评
    王海明
    2007(5): 36-41. 
    摘要 ( )   PDF(1338KB) ( )  
    孙志海如果研究过元伦理学,恐怕就不会质疑“行为事实属性”概念。因为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应该”、“价值”能否从“是”、“事实”推导出来——显然蕴含着“行为应该如何”与“行为事实如何”概念,蕴含着“行为应该”与“行为事实”概念,蕴含着“行为应该属性”与“行为事实属性”概念。
    道德与人伦──论伦理中的强制性因素与非强制性因素
    赵炎秋
    2007(5): 42-46. 
    摘要 ( )   PDF(1288KB) ( )  
    从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来看,伦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强制性的,一个部分是非强制性的。前一个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后一个部分可以称为人伦。道德与人伦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此消彼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立统一实际上是个体自由与集体意志在伦理领域中的表现。就世界范围看,伦理的人伦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从伦理内部来讲,这种趋势的产生与传统的伦理模式的失落有关。区分道德与人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伦理的作用与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政治与伦理
    转型时期我国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的制度化缺失与建构方略
    李建华, 李景云
    2007(5): 47-51. 
    摘要 ( )   PDF(1287KB) ( )  
    作为公务员职业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伦理规范总和的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为公务员“依法、廉洁、高效、公正”行政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在经济转型、文化冲突、矛盾突显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政生态环境下,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面临制度伦理价值沦丧、制度困境、制度界定模糊、制度伪适应症等制度化缺失问题,我们要从“职业化”、“法制化”、“政治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等五方面提出公务员职业伦理精制度化建构方略。
    论《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
    吴成国, 邓燕芹
    2007(5): 52-58. 
    摘要 ( )   PDF(1375KB) ( )  
    摘要《贞观政要》不仅是一本“帝王学”著作,而且含有丰富的官德思想,其官德思想可以概括为“正己修德,修身治国”、“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等方面,这些官德在贞观时期成为唐太宗君臣的为官之德,并被实践于贞观年间的治国理民之中,是“贞观之治”盛世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贞观政要》的官德思想继承了前代官德的优良传统,更对后世官箴的书写及官吏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科技与伦理
    科技伦理责任观基本内容论析
    陈勇, 郭玉松
    2007(5): 59-63. 
    摘要 ( )   PDF(1291KB) ( )  
    当今时代,科技伦理失责问题日渐凸显,迫切需要构建科技伦理责任观,科学明晰科技伦理责任观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科技伦理责任观的构建包括责任目标、责任主体、责任对象、责任原则和责任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对之作了分析和阐述。
    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
    张春美
    2007(5): 64-67. 
    摘要 ( )   PDF(1280KB) ( )  
    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干细胞来源的伦理争论,提出了如何看待“胚胎道德地位”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三种观点,它们分别从生物性、理性功能以及人的潜能性来界定胚胎的道德地位。通过对三种观点的分析,本文强调坚持人的尊严原则,是推动新兴生物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归宿。
    经济与伦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配伦理研究的路径、论题与反思
    陈继红
    2007(5): 68-72. 
    摘要 ( )   PDF(1293KB)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分配伦理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本文概述了分配伦理研究的学术路径与主要论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利益冲突与伦理治理
    李兴
    2007(5): 73-77. 
    摘要 ( )   PDF(1296KB) (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最大的难题是内部利益冲突导致的风险管理失灵甚至无效。信贷从业人员个人权力与组织利益的冲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等等银行内部利益的冲突时刻都在冲击着风险管理的闸门。这些利益冲突因为风险本身的特征而具有隐蔽性。要真正落实风险管理,就必须运用伦理治理手段平衡有关利益。
    传媒伦理学
    论传媒伦理的界定
    郑根成, 田海平
    2007(5): 78-81. 
    摘要 ( )   PDF(1288KB) ( )  
    要科学地界定传媒伦理,首先,不能偏离伦理“致至善”的本性;其次,须从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传媒伦理的理论进路。本文认为,传媒伦理首先是对人们媒介行为中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地研究道德善的媒体当如何履职、媒体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其次,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是,传媒伦理也试图界定那些构成价值与生活规范的,被作为个体、群体或文化共同体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原则性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伦理的研究及其反思
    李鹏涛
    2007(5): 82-88. 
    摘要 ( )   PDF(1321KB) (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媒介伦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传媒伦理的基本理论、实践中的问题与冲突、以及提高传媒伦理建设水平的措施等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就媒介伦理的功能、媒介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媒介伦理的研究历史作了尝试性的探讨。但也应该看到较之医学伦理等其他分支伦理学的研究,媒介伦理学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的研究空白。
    中国伦理思想
    秦汉时代之匈奴道德生活
    高恒天
    2007(5): 89-93. 
    摘要 ( )   PDF(1360KB) ( )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面,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远离正义原则;在权力的继承和分配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教育对之调节,使他们长期陷入内斗之中;在与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他们的道德生活也染上了相当的汉族道德色彩。
    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
    刘四平
    2007(5): 94-97. 
    摘要 ( )   PDF(1347KB) ( )  
    本文通过论述秋瑾冲破传统婚姻关系的事例,探讨秋瑾有关男女平权、女性自立以及女权革命与社会政治革命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外国伦理思想
    麦金太尔何以断言启蒙道德筹划是失败的?—兼论道德哲学中的“一”与“多”
    李义天
    2007(5): 98-103. 
    摘要 ( )   PDF(1305KB) ( )  
    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的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对无休止的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的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的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的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性(一)与道德分殊性(多)的话语范围。
    理性、中道与幸福—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
    杨豹
    2007(5): 104-108. 
    摘要 ( )   PDF(1290KB) ( )  
    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的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的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的成败得失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