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汶川地震引发的伦理思考(笔谈)
    人权与民族精神
    高兆明
    2008(5): 1-2. 
    摘要 ( )   PDF(1270KB) ( )  
    中国本土的道德经验
    邓安庆
    2008(5): 3-4. 
    摘要 ( )   PDF(1195KB) ( )  
    保全性命,还是履行职责?——关于“范美忠事件”的道德反思
    邵显侠
    2008(5): 5-7. 
    摘要 ( )   PDF(1202KB) ( )  
    论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制度伦理思考
    卢德之, 陈世民, 易思来
    2008(5): 8-11. 
    摘要 ( )   PDF(1210KB) ( )  
    论人性之善及其彰显限度——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伦思考
    黄明理
    2008(5): 12-16. 
    摘要 ( )   PDF(1216KB) (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道德建设在理论共识层面的十大飞跃——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感言
    李光耀
    2008(5): 17-18. 
    摘要 ( )   PDF(1201KB) ( )  
    改革开放30年是伦理学研究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改革开放以来,在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方面,人们形成了十大共识。这十大共识涉及道德的价值定位、道德的理论基础和特点、义利关系、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现实及理想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传统道德的关系、道德与文化教育的关系、青少年道德等。
    改革开放30年来婚姻家庭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桂梅, 郑自立
    2008(5): 19-24. 
    摘要 ( )   PDF(1235KB)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婚姻家庭伦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回顾,并重点论及了婚姻伦理、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性伦理、生育伦理、代际伦理、虚拟家庭伦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的历史转变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聂文军
    2008(5): 25-30. 
    摘要 ( )   PDF(1237KB) ( )  
    改革开放30年来西方伦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但从宏观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历史转变即心态的转变和研究方法的转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题意识欠缺、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方式或方法单一、条块分割严重。这些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较好的解决。
    走向实证的道德研究:30年的回顾与思考
    龚长宇, 张寿强
    2008(5): 31-36. 
    摘要 ( )   PDF(1465KB) ( )  
    以“道德调查”和“价值观调查”为核心的道德实证性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非常迅速,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道德现象的方方面面,这种发展态势是与我国道德建设的总体进程相伴随的。反思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实证调查往往是对表达的道德态度即道德认知状况的揭示,而对于体现道德本质的道德行为实践的研究不够;另外,道德调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
    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公民道德建设——郑州市公民道德素质调查
    朱金瑞, 费丹丹
    2008(5): 37-41. 
    摘要 ( )   PDF(1538KB) ( )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市民的道德素质与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郑州市民的道德状况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感较强、家庭道德变化明显、诚信状况乐观等。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多管齐下、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包括,建立一套郑州市民道德素质样本,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考评体系,加强多种载体建设,有重点、分层次地做好道德规范的普及工作,政府主导着力解决好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工程伦理学
    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四谈工程伦理学
    李伯聪
    2008(5): 42-48. 
    摘要 ( )   PDF(1240KB) ( )  
    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是两种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理论假设和不同特征的伦理学立场和伦理学进路。由于决策在工程活动中占据了中心位置,决策伦理问题在工程伦理学中也占据了中心位置。在工程决策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工程中伦理因素和非伦理因素的关系,强化工程决策中的伦理意识,正确处理决策伦理和伦理决策的关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工程决策中涉及伦理要素的“内外双重协调”问题。文章最后分析了协调原则和共同体、共识和共赢的关系。
    信息可视化视野下的工程伦理前沿研究
    齐艳霞, 刘则渊, 赵玉鹏, 侯剑华
    2008(5): 49-54. 
    摘要 ( )   PDF(2738KB) ( )  
    本文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为源数据库,以“engineering ethics”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所有数据进行下载后,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最新方法——可视化技术(citespace软件)对这些数据从期刊共引、作者共引、文献共引三个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绘制了工程技术伦理前沿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了工程伦理学发展演化的过程以及工程伦理学的现状,从而展示出科学与工程技术伦理领域的前沿问题。对于工程伦理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在国外已进入建制化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分析工程伦理学发展演化的过程及其前沿成果对我国工程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军事伦理学
    军人德性冲突及选择原则
    陈晓兵
    2008(5): 55-58. 
    摘要 ( )   PDF(1214KB) ( )  
    军人德性冲突特指军人两种或多种美德之间的冲突,它是军人道德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难题。走出军人德性冲突的困境必须遵循三条原则:职业价值优先、全面打赢高于一切和集体高于个人,这三者共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论武器装备伦理的特征和功能
    刘轶丹, 曾华锋, 石海明
    2008(5): 59-61. 
    摘要 ( )   PDF(1215KB) ( )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战争样式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 也引发了诸多伦理冲突,深入分析这些冲突,是我们正确面对伦理挑战的前提。本文首先揭示了武器装备伦理的特征,即约束对象的特定性、约束规范的累积递进性和约束效力的软弱性,进而剖析了武器装备伦理的限制、调节与认知功能。
    探索与争鸣
    道德义务与超道德的行为
    陈真
    2008(5): 62-67. 
    摘要 ( )   PDF(1233KB) ( )  
    区别道德义务与超道德行为对于我们认识道德的本质和合理的道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道德义务所要求的,而不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超道德的要求。满足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道德的行为,违反了道德义务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没有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或者不为道德义务所禁止的行为则是道德上可允许的行为。将超道德的行为混同于道德义务会导致超道德的要求,在实践中会引起种种弊病。
    科技对道德:促退还是促进
    韩东屏
    2008(5): 68-73. 
    摘要 ( )   PDF(1292KB) ( )  
    科技进步会对道德产生什么影响?“促退论”认为必然导致道德退步,“促进论”则认为会推动道德进步。可经考察发现,这两种观点所说的“道德进步”与“道德退步”,并不是在同一层意义上的所指。如果道德进步是指人心改善,德性提升,而道德退步是指人心堕落,德性败坏,那么,科技对道德就既无促进作用,也无促退作用,只呈中性意义。
    儒家传统与现代道德
    略论儒家经济伦理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方国根, 罗本琦
    2008(5): 74-78. 
    摘要 ( )   PDF(1230KB) ( )  
    经济伦理是社会伦理发展的晴雨表,更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精神力量。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价值与时代局限性并存。为了充分挖掘儒家经济伦理的资源,使之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从伦理精神和伦理规范层面实现儒家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实现改革,创造一个包容古今文明精华的制度环境。
    论儒家之“诚”与网络信任
    吕本修
    2008(5): 79-85. 
    摘要 ( )   PDF(1296KB) ( )  
    网络信任缺失和信任危机只是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的反映,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扭曲。儒家"诚"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对风险和利益的考虑,从人的本质的层面上诠释诚信的意义,对网络行为主体信任的建立仍有重要的普适性。
    中国伦理思想
    论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及其制度性缺陷
    唐凯麟, 杨冬艳
    2008(5): 86-91. 
    摘要 ( )   PDF(1231KB) ( )  
    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由道德视阈出发:王弼康德思想比较
    宁新昌
    2008(5): 92-95. 
    摘要 ( )   PDF(1211KB) ( )  
    在魏晋玄学中,王弼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论唐君毅的道德观 ——读《道德自我之建立》
    熊吕茂
    2008(5): 96-100. 
    摘要 ( )   PDF(1229KB) ( )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民俗中的嬗变
    霍修勇
    2008(5): 101-105. 
    摘要 ( )   PDF(1227KB) ( )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民俗领域的嬗变具有典型意义。在民众的家庭生活、日常消费、娱乐消遣等民俗领域,传统伦理道德的绝对性、超越性、整体价值逐渐减弱,而相对性、现实性、个体价值渐次增加,平等、自由、主体性等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孕育、生长。嬗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极大的不平衡性、复杂的多样性、激烈的冲突性等特点。
    会议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伦理学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彬
    2008(5): 106-108. 
    摘要 ( )   PDF(119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