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内构特征与外部呈现
    柳礼泉, 汤素娥
    2016(6): 1-5. 
    摘要 ( )   PDF(1344KB) ( )  
    无论从内在和外在维度还是从价值向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内构特征表现为方向性、传承性、包容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的外部呈现,主要包括定位合理、沃土深厚、营养丰富、活力充沛。
    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研究
    张明海, 周宏军, 张友奇
    2016(6): 6-10. 
    摘要 ( )   PDF(1344KB) ( )  
    通过社会化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注重传播创新。在传播模式优化方面,要实现文本输出向人本传播的路径转向。在传播话语构建方面,要体现宏大叙事与平民叙事的有机耦合。在传播渠道整合方面,要追求单一媒体转向多重媒体的集群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之维
    刘志山, 王杰
    2016(6): 11-14. 
    摘要 ( )   PDF(1337KB) (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从道德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深厚的道德根基;从道德价值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及道德价值。首先,从理论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道德判断力、调节道德关系、规范道德行为。其次,从实践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价值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信念、提升文化品质、构建道德理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道德话语权的批判与启示
    谭培文
    2016(6): 15-20. 
    摘要 ( )   PDF(1351KB) ( )  
    资本主义利用道德话语权“矮化”中国形象,是当代国际竞争一种新方式。资本主义道德话语权是其文化霸权的核心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和揭示了资本主义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核心道德话语与实质,资本主义道德话语的特征是阶级性、规范性和虚假性。打破资产阶级道德话语霸权的前提是批判资本主义道德话语霸权,目标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话语权,增强综合国力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话语权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伦理思想探析
    张曦
    2016(6): 21-24. 
    摘要 ( )   PDF(1336KB)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和革命斗争中,对新闻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了以新闻党性原则、新闻自由和新闻真实为基本内容的新闻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的解读,试图深入挖掘其新闻伦理思想的源泉。这不仅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代新闻实践合伦理的开展有着指导意义。
    伦理学基础理论
    伦理的必然性与道德自由
    钱广荣
    2016(6): 25-29. 
    摘要 ( )   PDF(1346KB) ( )  
    伦理学界近些年来有种观点反对“伦理就是道德”的俗成看法,认为伦理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张要在将两者区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拓展和深入这种具有重要学理意义的观点,需要提出伦理的必然性与道德自由及其逻辑建构的学术话题。伦理的必然性可以从“自然而然”和“人为使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人的品质要素本性都是自由的,然而只有恪守伦理必然性限定的尺度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建构伦理的必然性与道德自由的逻辑关系,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从三个逻辑方向展开。
    道德形象与个人命运
    吴灿新
    2016(6): 30-33. 
    摘要 ( )   PDF(1337KB) ( )  
    “道德形象与个人命运”问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曾以“德福一致”的问题出现,大多数伦理学家主张“德福紧密联系”甚至“德福一致”。在现代社会,道德形象确实关乎个人命运。因为道德形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道德形象是把握人生机遇的重要因素;道德形象是创造人生幸福的关键要素;道德形象是追求人生幸福题中应有之意。
    罗国杰法治德治思想探析
    龙静云
    2016(6): 34-38. 
    摘要 ( )   PDF(1346KB) (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罗国杰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域。笔者认为,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罗国杰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思想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重要参考。在此文中,笔者从罗国杰关于法治与德治思想的内涵界定、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论述、关于如何落实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及其重要意义的思考三个方面,对其法治与德治思想进行探析。
    中国伦理思想
    论船山礼学的美德向度与实现路径
    李长泰
    2016(6): 39-43. 
    摘要 ( )   PDF(1345KB) ( )  
    船山礼学超越了规范伦理学的视界,实现了从规范伦理学向美德伦理学向度的超越,单一规范伦理视角建构礼学具有局限性,船山主张在规范之礼的基础上建构美德之礼,超越规范向度达到美德向度。船山礼学超越了规范伦理向度,建构了美德伦理向度的礼学,实现了规范之礼和美德之礼的贯通,贯通途径是“礼用”,礼用实现美德、赢得美誉、塑造美德人格。船山礼学美德视界的建立使其伦理思想具有启蒙的性质。
    论明朝君臣道德生活的扭曲与冲突
    彭定光
    2016(6): 44-48. 
    摘要 ( )   PDF(1344KB) ( )  
    作为明朝政治道德生活的主要内容,明朝君臣关系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相对简单到复杂、由比较正常到扭曲的过程。权力冲突、追求私利、意气之争和沽名钓誉是造成君臣关系扭曲甚至冲突的主要原因,它们导致皇帝在对待臣子时采取推卸责任、制造臣子之间的矛盾、奏疏留中、勒令致仕和滥用刑罚等行为,导致臣子对待皇帝时采取投机取巧、挂冠径去、顶撞和请愿等行为。
    西方伦理思想
    论迈克尔·史密斯对动机休谟主义的辩护
    张晓渝
    2016(6): 49-53. 
    摘要 ( )   PDF(1345KB) ( )  
    在当代道德哲学关于动机问题的探讨中,休谟主义被认为提供了一种与康德主义截然相反的解释进路,其核心主张可被归纳为欲望在道德动机中发挥着更基础的作用。动机休谟主义阵营的迈克尔·史密斯主张,不论在强的意义上还是弱的意义上,休谟主义都是对动机本质的唯一正确解释,对此他展开了三重激烈的辩护:一是区分了行动的激发性理由与规范性理由;二是反驳了对欲望本质的现象学理解;三是澄清了激发性理由的目的论意蕴。在展开如上三重辩护的同时,史密斯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动机理论,进而对康德主义构成了极大的理论挑战。不过当史密斯将欲望作为核心要素去解释行动时,他对欲望大包大揽的做法使得欲望要么是在解释行动上不可能的,要么是在与“无意”的概念区分上模糊的。而更为严重的是,广义欲望的策略并不必然能够得出欲望在动机中更基础的结论。对此,史密斯都未能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非理性解放:后现代管理视域中的人性救赎
    胡国栋
    2016(6): 54-59. 
    摘要 ( )   PDF(1350KB) ( )  
    科学主义思潮支配下的管理模式内在地具有普适性与去特殊性的要求,加剧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认同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双重危机,使管理出现深重的“文化乡愁”问题。这种问题的产生在根本上是由于理性对现代管理的塑造实质是以一种压抑性文明将人简单化、机械化,使之成为没有灵魂和欲望的机械个体。后现代主义者对管理中的人性救赎通过重建人的精神家园、解放人的非理性因素来实现。它开拓了伦理技术与审美体验两条路径,即建造人在组织中的道德生活与审美生活,并将它们和人的自由与解放问题连接起来,构筑了一种反对理性主义、权威主义与中心主义的新自由叙事模式。后现代管理在理性控制系统之外,尝试在组织中建构基于情感与价值的“自由-自治”系统,从而将组织导向服务于人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存在。
    公民道德建设
    论诚信伦理构建的制度保障与创新
    谢志远, 王明高
    2016(6): 60-63. 
    摘要 ( )   PDF(1336KB) ( )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当前诚信缺失已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重塑诚信伦理亟待制度保障。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克服了现有公民管理方面的缺陷,以之为基础加快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构建起诚信伦理建设制度体系,有利于防治社会信用失范现象,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诚信信仰的形成,有利于从制度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顶层设计,是党和国家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成果。
    公民道德“友善”的当代建构——以对西方与近代儒家的考察为基础
    赵琦
    2016(6): 64-68. 
    摘要 ( )   PDF(1344KB) ( )  
    近年来公民道德“友善”获得学界的关注,然而很少有学者从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双重角度,以中西不同文明建设公民道德的思想历程为资源,研究“友善”公德的建设。此外,中国近现代思想者改造友善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新的友善观念,既成功地将友善转变为公民道德,又承接了中国人持续至今的道德情感模式;它既汲取了西方将友善确定为公民道德的精髓之处,又认可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合乎情理的方面。通过将友善的普遍性(公德的特质)与特殊性(私德的特质)分别限制在广度与深度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延续中国近现代思想者的道路,尝试解决将友善改造为社会公德中遭遇的难题,让友善成为一种适合国人践行的道德。
    工匠精神的伦理文化分析
    喻文德
    2016(6): 69-73. 
    摘要 ( )   PDF(1345KB) ( )  
    工匠精神是品质和品牌的保证。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工作伦理,工匠精神具有丰厚的伦理意蕴。价值观是伦理文化的核心。职业歧视、急功近利、敷衍塞责等价值观严重阻碍了当下中国工匠精神的成长。要培育工匠精神必须加强伦理文化建设,更新价值观念。尊重劳动、优雅生存、爱岗敬业等价值观是工匠精神成长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基础。
    论教育公正
    王正平
    2016(6): 74-79. 
    摘要 ( )   PDF(1346KB) ( )  
    教育公正是教育伦理学的一项根本原则。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教育公正包括教育分配公正、教育补偿公正、教育奖惩公正。教育实践中,教育公正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教育制度公正和教育政策公正;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公正;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教师教育公正的职业品质。
    现代中国家庭的伦理失依
    许敏
    2016(6): 80-84. 
    摘要 ( )   PDF(1345KB) ( )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迁,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多重力量以磅礴之势,瓦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实体与伦理逻辑,家庭作为“整个的个体”遭遇了最为严峻的伦理挑战,家庭实体性地位的消解将对中国文明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现代中国家庭正在遭遇两股解构力量:外部传统的伦理支持系统趋于崩解,家庭遭遇种种裂变风险;家庭成员在公民认同中潜在的精神蜕变风险:“贫民—贱民—暴民”,则从内部瓦解家庭的精神同一性。恪守权力与公共财富作为伦理普遍物的精神本性,构建新的伦理实体是现代中国家庭发展的伦理精神战略。
    经济伦理
    资本逻辑:“经济正义”的当代境遇——《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比较研究
    董必荣
    2016(6): 85-90. 
    摘要 ( )   PDF(1354KB) ( )  
    《21世纪资本论》提出用“全球累进资本税”这一工具来解决资本主义长期悬而未决的分配正义问题,本文基于资本逻辑推动现代性发育这一视角,梳理资本成长和扩张的世界历史进程,对资本的本性、权力等进行哲学追问,探讨这一工具短时间内不能实施的缘由、中国如何应对公平问题及其未来解决方案。
    企业、经济伦理创新的依据:从“为什么”到“如何”的思考
    孙丰云, 乔治·恩德勒
    2016(6): 91-96. 
    摘要 ( )   PDF(1353KB) ( )  
    对企业、经济伦理创新依据的完整思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什么”和“如何”,而且两者应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什么”强调的是认识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描述:“外在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内在的正当性证明”。就前者而言,包括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化三个元素,这也可以看作是事实依据;而内在的正当性证明同样可以从另外三个方面得到解释: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的相互支撑关系;综合意义上的财富创造,这些可看作是理论依据。“如何”强调的是操作意义上的实践理性“应该怎么做”,这涉及五个伦理原则:尊重、平衡、公正、开放、共享。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的路径——布坎南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许冬香
    2016(6): 97-101. 
    摘要 ( )   PDF(1343KB) ( )  
    布坎南打通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壁垒的依据是政治过程的个人主义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人性的同一性规定、协商正义的博弈论与“不确定性之幕”的伦理价值。文章在围绕这一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网络伦理
    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研究
    唐凯麟, 李诗悦
    2016(6): 102-106. 
    摘要 ( )   PDF(1342KB) ( )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伦理失范的问题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在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以及个人偏好信息的泄露等三个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大数据应用主体自身的道德素质的缺失、大数据技术自身的不完善与不成熟,以及大数据使用者的道德原则与立法方面的缺失。大数据应用主体只有通过树立与时俱进的隐私观、大力开展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道德教育、完善大数据技术、创建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的共有的道德标准以及完善有关大数据隐私伦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才是防止隐私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的解决之道。
    网络时代流行文学的价值转向与伦理反思
    贾雪丽
    2016(6): 107-110. 
    摘要 ( )   PDF(1335KB) ( )  
    网络时代的流行文学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大众传媒进步相对应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是社会大众文学趣味和现代传媒传播功能相结合的产物,具备流行性、娱乐性、商业性和碎片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网络时代的流行文学在价值层面发生了多元化、功利化及创作者社会责任弱化等方面的转向。对网络时代流行文学进行必要的伦理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在充分认识文化与道德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性批判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探索与争鸣
    论娱乐的价值意蕴和伦理内涵
    吕浩, 肖群忠
    2016(6): 111-114. 
    摘要 ( )   PDF(1336KB) ( )  
    娱乐是人以娱悦心身为主要或唯一目的的生命活动,简单地说是一种乐生活动。娱乐活动的价值在于:首先,娱乐活动从消遣的角度看,是人类游戏本能的自然宣泄,是人的存在价值与人生意义的重要体现。其次,它具有内涵和形式上的审美性。最后,娱乐作为人的类活动方式和集体活动,自然也具有伦理价值及其相应规范。娱乐伦理是指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形成并应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规范和良风美俗的总和。它的研究和实践价值体现为:(1)道德人格的培养;(2)人际交往的和谐;(3)社会风气的提高。
    涉及人类研究科学基金项目的伦理审查——加拿大的经验与借鉴
    张玲
    2016(6): 115-119. 
    摘要 ( )   PDF(1341KB) ( )  
    科学基金项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必须在科学、规范的伦理审查制度中进行才能保证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特别是涉及人类的研究,伦理审查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基金组织引导与规范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加拿大国家科学基金组织联合出台的《涉及人类研究伦理政策声明》为主要对象,从伦理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程序等方面研究加拿大科研伦理审查制度的特点与经验,以期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借鉴。
    反思“人性自利”
    韩东屏
    2016(6): 120-125. 
    摘要 ( )   PDF(1352KB) ( )  
    动物的本性是趣乐避苦,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二者存在本质差异。好利恶害的人必怀赏畏罚,故人皆有好利恶害、怀赏畏罚的自利性。说人性自利,属于事实陈述,不等于说人性恶。只有当人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自利时,才会出现善恶问题。说人性自利,也不是理论假设,而是事实如此。非但经济人自利,政治人自利,道德人也自利。哪怕最高尚的道德人,也是为了追求自己所看重的利益而行动。所以,无人不自利。很多著名思想家在承认人性自利的同时,也声称人有利他性。但这一意味人性存在分裂症的说法,实属运思不当的误解。实际的情况是:人虽有利他行为,并无利他人性;其他各种人性,也内在地服从于自利性。
    “奥斯陆原则”的伦理解读
    夏明月
    2016(6): 126-129. 
    摘要 ( )   PDF(1334KB) ( )  
    “奥斯陆原则”将通过全球气候变迁,这个人类面临的课题来全面检讨人和自然、人和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性质和现状,对于确立有关人、社会、自然三者统一的生态正义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追问生态正义是否可能,以及生态正义何以可能这一时代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奥斯陆原则”实际上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这里既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包含着人和人之间的代际问题。
    博士生论坛
    父爱主义视角下的公共卫生规制
    苏玉菊
    2016(6): 130-134. 
    摘要 ( )   PDF(1345KB) ( )  
    在公共卫生规制中,政府常常依据父爱主义原则对个人的涉己行为进行干预,以维护(或增进)个人福祉。当对非自愿的涉己行为进行干预时,依据的是弱父爱主义;当对自愿的涉己行为进行干预时,依据的是强父爱主义。其中,弱父爱主义因其是对行为人“非自愿”(非理性)的补正以帮助其恢复到“自愿”(理性)状态,因而较容易得到辩护。但是,强父爱主义是对行为人自愿的涉己行为的干预,因行为人并非欠缺理性,因而在论证上存在困难。在公共卫生规制中,弱父爱主义是对能力欠缺者的保护;强父爱主义是对个人自冒风险的防范。
    企业伦理中的义利价值权重问题
    黄国亮
    2016(6): 135-138. 
    摘要 ( )   PDF(1337KB) ( )  
    当前,企业伦理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企业的义利价值权重问题是企业伦理中最基本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当代企业求利打下了基础,但企业求利善的目的要通过善的手段来实现。
    会议综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暨“学派意识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研讨会内容综述
    李斯瑶
    2016(6): 139-139. 
    摘要 ( )   PDF(120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