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
    试析中国国家主导的公民道德建设之合理性
    张博颖
    2005(5): 5-11. 
    摘要 ( )   PDF(1214KB) ( )  
    针对中国国家主导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合理性,从中国共产党性质、目标、任务的先进性、合理性;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职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从思想史上对国家职能认识的角度,强调了社会主义中国对国家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重视的必要性。
    “好人”如何一生平安?——走出“德福悖论”的怪圈
    陈科华
    2005(5): 12-16. 
    摘要 ( )   PDF(1167KB) ( )  
    德福悖论现象一直是道德生活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在市场经济时代,“好人”虽不再是一个不言“利”的主体,但他能否“一生平安”,德福之间能否统一,关键在于“好人”是否处于一个“有道”或公正的社会制度里。
    正当与相称:公正之内涵界定
    赵昆
    2005(5): 17-21. 
    摘要 ( )   PDF(1144KB) ( )  
    公正是当前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又是个跨学科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起点就是——公正是什么?本人认为公正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中利益的正当的相称关系(或行为)。“正当”是其质的规定;“相称”是其量的规定。“正当与相称”体现了公正范畴之历史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塑造公民诚信人格的具体目标
    邓志伟
    2005(5): 22-25. 
    摘要 ( )   PDF(1147KB) ( )  
    个体诚信修养是个体实现从诚信规范的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确立高尚的诚信人格的主体性活动。塑造公民的诚信人格具体而言就是做一个道德认识求真知、道德情感求真挚、道德信念求真诚、道德意志求真笃、道德行为求真切的诚信公民。
    熟人关系的道德审视
    申群喜
    2005(5): 26-30. 
    摘要 ( )   PDF(1150KB) ( )  
    我国传统人际关系是以熟人为主的社会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与生产力不发达的自然经济和宗法家族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双重道德特征,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促使我国传统熟人关系向生人关系转变,必然要求人们养成平等待人、宽容博爱、理性自觉、公私分明的道德观念和相应的道德行为模式。
    中国伦理史研究
    论张载“为天地立心”的伦理意义
    唐亚阳, 陈谷嘉
    2005(5): 31-34. 
    摘要 ( )   PDF(1143KB) ( )  
    张载把《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以此作为达致太平世界的公理。这一“公理”含有“立心”、“立道”、“继绝学”、“开太平”四个环节。本文对张载“为天地立心”这一命题的伦理意义作了深入发掘:1、“立心”是赋天地以人论道德属性;2、“立心”是立人;3、“立人”是人的真正自主。
    “诚”与“真”——论儒家之“诚”对当代真理论研究的启示
    卢风
    2005(5): 35-41. 
    摘要 ( )   PDF(1208KB) ( )  
    在儒家学说中,“诚”并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诚”也是一个本体论范畴。儒学认为人可以同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这也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人能通过倾听自然的言说而得到一点局部真理,但永远不可能把握绝对真理,即大自然的全部奥秘。只有作为绝对主体的大自然才掌握着绝对真理。这种绝对真理是人类的信仰对象,而不是人类的认知对象。现代性的一个愚蠢错误是把这种绝对真理当作人类的认知对象。如果我们认为真理是存在或存在者的本真显现,则真并不仅是命题的属性,也是事物的属性,真理(truth)与真实性(reality)、真(true)与真实(real)密不可分。诚正体现着二者的统一。现代人将道德与自然知识截然分开,失去了诚,扭曲了德。真理论须有个伦理维度才能避免极端怀疑主义。
    我国传统名责思想与家庭角色伦理建设
    田秀云, 李朝辉
    2005(5): 42-46. 
    摘要 ( )   PDF(1159KB) ( )  
    我国传统名责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在为宗法等级名分制度服务的外壳下,包裹和蕴含着以名定责、责权相合、义务双向、名副其实等角色伦理思想的合理内核。借古鉴今,构建现代家庭角色伦理规范体系,加强家庭角色伦理道德教育,完善家庭角色伦理的规约机制,开展家庭角色道德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家庭美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儒家“诚”与德性的关系
    鲁芳
    2005(5): 47-52. 
    摘要 ( )   PDF(1190KB) ( )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诚”与德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诚”是至高的德性;(2)“诚”是德性的心灵根基;(3)“诚”是其他诸德之体。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探微
    周俊武
    2005(5): 53-56. 
    摘要 ( )   PDF(1128KB) ( )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内容丰富,他将孝悌视为立家之本,勤俭视为持家之道,教化视为兴家之策,睦邻视为和家之辅。毫无疑问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是属于传统的,其中包括许多需要批判剔除的糟粕,当然也含有许多可资借鉴利用的合理因素。
    西方伦理史研究
    论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
    李醒民
    2005(5): 57-62. 
    摘要 ( )   PDF(1182KB) ( )  
    爱因斯坦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人。他的伦理思想丰富而深邃,他的道德实践切实而感人。这位知行合一的伟人不愧是世人做人的楷模。
    论亚里士多德的善
    沈顺福
    2005(5): 63-67. 
    摘要 ( )   PDF(1155KB) ( )  
    善是存在的本体。它是幸福。最完美的幸福是沉思。对于这种活动,人们不能够言说(称赞)。善是好。好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这意味着善依据于主体的自愿、私意,并能够带来欢乐。善是真。它陈述了现象的关系。真仅仅关注现象而不是作为存在的真正的善。因此,真的善其实并不真。
    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论探微
    刘宏斌
    2005(5): 68-72. 
    摘要 ( )   PDF(1162KB) ( )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该理论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这一理论的完备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制度伦理研究
    制度伦理:建构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论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伦理生态之共契
    张玲枣, 陈建平
    2005(5): 73-77. 
    摘要 ( )   PDF(1166KB) ( )  
    制度伦理是对建构和谐社会“良序情结”的一种回应,不管从制度伦理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功能助益,甚或二者在理性诉求和终极眷注方面的公度与通约,都可以看出,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性的关系。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伦理生态之契合还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学期待。
    和而不同,相辅相成——制度与道德相关性的哲学辨析
    辛鸣
    2005(5): 78-81. 
    摘要 ( )   PDF(1134KB) ( )  
    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制度与道德之间有着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制度的生成、演化、运行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意蕴,道德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制度的色彩。制度的道德依托使得制度的价值指向更加积极和明确,道德的制度支持则会促进道德的有效实现和践履。但制度和道德毕竟是各自独立的范畴,有着各自内涵的确定性,不能不适当地淡化两者之间的差别,两者之间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制度伦理思想的传统溯源
    倪愫襄
    2005(5): 82-86. 
    摘要 ( )   PDF(1175KB) ( )  
    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经典新读
    《孝经》新读
    王立仁, 卢明霞
    2005(5): 87-90. 
    摘要 ( )   PDF(1160KB) ( )  
    《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仔细读来,可以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它揭示了孝的重要性,启发我们要重视孝德教育在德育中的基础作用。“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它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孝子。关于孝行方面,《孝经》要求:在家庭里,要做到“五孝”;在社会上,要做到“三不”;对于个人,则要爱惜身体、“立身行道”。谏诤为孝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尤其应该加以发扬。
    重读《中庸》——关于性情道诚和中节诸问题的若干思考
    马育良
    2005(5): 91-95. 
    摘要 ( )   PDF(1159KB) ( )  
    郭店战国简书《性自命出》等儒家早期著作的发现,使我们获得了对于早期儒家思想发展情况的新认识。将《性自命出》的思想内容与《中庸》这部儒家的形上学著作进行沟通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庸》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性情思想方面的论题,这主要表现在性、情、道、诚、和、中节等问题上的思考上。这些伦理思想与哲学思考构成了早期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研究生论坛
    论廉政的伦理内涵
    李明辉
    2005(5): 96-99. 
    摘要 ( )   PDF(1133KB) ( )  
    廉政属于伦理范畴和道德规范。文中从 “廉”“政”的语义入手,阐述了“廉政”的伦理内涵,探讨了“廉政”伦理内涵的层次。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论纲
    尹杰钦, 谭献民
    2005(5): 100-105. 
    摘要 ( )   PDF(1197KB) ( )  
    文章探讨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定性;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基础,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路向与视角;构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框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方法;这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水平,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风险社会的伦理意蕴
    王国银
    2005(5): 106-109. 
    摘要 ( )   PDF(1161KB) ( )  
    “风险社会”已是人类可经验到的事实。风险是一个表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它是预测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未来结果,即激进现代化的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后果的现代手段,使一种拓殖未来的企图,一种认识的图谱。。在风险社会,风险是永恒存在的,它只具有有限的可控性,对人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风险和责任是内在关联的。风险社会赋予了伦理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加强风险社会的伦理研究,建立风险伦理学,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风险。
    书评
    构建时代需要的道德信仰——读《道德信仰与自我超越》
    章海山
    2005(5): 110-110. 
    摘要 ( )   PDF(1062KB) ( )  
    从“亲亲互隐”的争论看儒学与现代的关系——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
    梁林军
    2005(5): 111-112. 
    摘要 ( )   PDF(111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