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伦理学原理研究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
    韩庆祥, 雷鸣
    2004(5): 5-10. 
    摘要 ( )   PDF(958KB) ( )  
    以人为本是一项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并指导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并非只有西方人文主义那样的理解,它既是一种共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还是一种执政理念。
    试论道德价值的生成——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唐凯麟
    2004(5): 11-15. 
    摘要 ( )   PDF(945KB) ( )  
    人及其存在的二重性是道德价值生成的内在根据,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道德价值的决定作用只有通过人及其存在的二重性这个中介才能实现;道德价值的生成经历了需要——秩序和要求——应当——行为规范的社会实践过程;道德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功利价值和精神价值、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主体价值的统一。
    论道德意识的认知特征
    胡潇
    2004(5): 16-21. 
    摘要 ( )   PDF(960KB) ( )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意识,其认知特征主要有三:一是人道为本,自觉觉他;二是“是”“应”同辙,智仁并举;三是情理交融,知行合一。
    道德失范:社会安全的腐蚀剂
    龚长宇
    2004(5): 22-26. 
    摘要 ( )   PDF(945KB) ( )  
    本文认为,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以来,较为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正威胁着社会安全。克服道德失范现象,应该从构筑社会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做好制度安排几个方面下功夫。
    中西伦理思想史研究
    为什么说法家的“法治”是人治的一种表现形式
    夏伟东
    2004(5): 27-30. 
    摘要 ( )   PDF(917KB) ( )  
    由于儒家德治思想与德政方略,使得人们通常将德治与人治相提并论,简单地把法治视为人治的天然对立物。然而,历史上的情况却没有这样简单,法家主张的“法治”,就不是人治的天然对立物,而是人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法家的法治本意,是有“法治”而无“法制”,是君王一人的“法治”,而不是全社会的“法制”。
    试论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李桂梅, 刘彩玲
    2004(5): 31-35. 
    摘要 ( )   PDF(945KB) ( )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占据核心地位。五四时期思想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批判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本质、危害及虚伪性,并对建立新型的父子关系提出了见解。
    论“忠”与“信”的政治伦理意蕴与当代转换
    左高山
    2004(5): 36-38. 
    摘要 ( )   PDF(925KB) ( )  
    “忠”与“信”作为传统的政治伦理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特定的内涵,对整个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作为一种道德之德,在古代的道德体系中,从属于作为伦理之德的“忠”。要实现二者的当代转换,根本的途径是既要保持二者的核心价值,同时将作为伦理之德的“忠”转换为个体的道德之德,而将作为道德之德的“信”普遍化、制度化为全社会的伦理之德,赋予“忠”、“信”新的内涵从而使其具有恒久的道德价值。
    韦伯伦理—经济“理想类型”的历史哲学取向
    樊浩
    2004(5): 39-44. 
    摘要 ( )   PDF(954KB) ( )  
    韦伯关于“新教资本主义”的伦理—经济“理想类型”,表现为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的二重向度和二元分离。在道德哲学方面,它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逻辑模型,然而在历史哲学方面,“理想类型”却潜隐着深刻的文化霸权与文明霸权的价值取向,它与后来的“文明冲突”理论和“全球化”思潮,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历史观,同属一种历史哲学谱系。“儒教资本主义”的命题,因与之在道德哲学方面不同构,历史哲学方面不同质,只是对“新教资本主义”“理想类型”的一种错位的回应。
    西方元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向玉乔
    2004(5): 45-50. 
    摘要 ( )   PDF(967KB) ( )  
    元伦理学是2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主脉之一,它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历史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试图通过探讨西方元伦理学审视伦理学基本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以及道德实践问题的基本立场来展现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阿马蒂亚·森的分配正义观
    孙君恒
    2004(5): 51-55. 
    摘要 ( )   PDF(953KB) ( )  
    阿马蒂亚·森的分配正义见解,以主体为中心,一方面强调分配上的能力本位,主张源头的产出保证;另一方面,注意分配是外部条件,提倡分配过程中的权利平等。这是对罗尔斯正义论的具体化,是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野对分配正义的新认识。但是对能力及其与效用关系的解释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权能道德的理论探源
    李建华, 刘明建
    2004(5): 56-62. 
    摘要 ( )   PDF(975KB) ( )  
    政府权能的道德基础和道德限度为西方无数思想家所关注,由此形成了流派各异的思想理论,主要有政府建立基于更大的善业的理性权能观、政府使命在于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正义权能观、政府权力源于公民权利让渡的契约权能观和政府边界止于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功利权能观。这些政府权能道德理论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应用伦理学研究
    消费主义的伦理困境
    陈芬
    2004(5): 63-65. 
    摘要 ( )   PDF(921KB) ( )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导致人的精神危机和人类的生存危机。它淡化了人们的政治意识,使人们丧失了对现有社会制度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力和辩证否定的思维能力;它用物质消费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标准,使人成为贪婪的消费者,丧失了道德信仰和能动创造性;它形成了许多虚假性需求,造成了自然生存的恶化和破坏,直接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试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新经济公平与效率观
    陈泽亚
    2004(5): 66-69. 
    摘要 ( )   PDF(928KB) ( )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主张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的倾向。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效率”立足于经济,但又超越经济,它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了起来。遵循科学发展观,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就会日益协调与相容。这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消解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促进人类文明。
    论法官的角色伦理
    曹刚
    2004(5): 70-75. 
    摘要 ( )   PDF(961KB) ( )  
    法官的角色伦理研究是一个有别于法官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视角。法官是一个角色丛,包括了官员和司法者二重基本角色,所以,法官的角色伦理不只是对其作为一个职业者的规范,而是二重角色规范的综合体,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官的综合道德评价。作为“官”的角色,它被赋予的特殊道德要求是公仆意识、廉洁和公正;作为司法者,其特殊的职业伦理是刚毅、谨慎和勤勉。法官角色伦理建设是以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为人性假设前提的,其基本思路是立足于制度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适度进行奖惩。总之,一个有别于法官职业道德的理论视角,对于法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道德的法律强制探析
    程秀波
    2004(5): 76-81. 
    摘要 ( )   PDF(946KB) ( )  
    由于存在着道德仅靠自身力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因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又必须获得解决,使得道德的法律强制成为必要。多元背景下道德共识的存在,道德与法律共同的问题域以及现代社会的立法民主化机制,为道德的法律强制提供了可能。道德法律强制的合理性,只有通过对于应当予以法律强制的道德的性质、可强制的道德的范围以及道德法律强制的立法和司法程序的学理分析,方可予以证成。
    人未到场的生态伦理学研究
    曹孟勤
    2004(5): 82-87. 
    摘要 ( )   PDF(949KB) ( )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它们观点的不可公度性,表明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上学危机。导致这种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没有确立“人是什么”的前提下,就展开了人与价值的争论,致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出现了人的空场。生态伦理的形上学基础,不是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而是人之为人。人惟有首先成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性,他才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体育运动中“兴奋剂使用”的伦理思考
    刘湘溶, 龚正伟
    2004(5): 88-91. 
    摘要 ( )   PDF(954KB) ( )  
    兴奋剂使用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特别是高水平体育运动与竞赛中最大的问题。由于兴奋剂使用的历史时期长,使用背景复杂,使用药物和技术日益高科技化,国际反兴奋剂使用的斗争面临许多的困难。虽然“反”和“堵”是世界体坛的主旋律,但也不乏建议“堵”与“疏”并举的声音。然而,它们都面临着伦理学的追问和反思。从兴奋剂何以进入伦理学思考的源头开始,寻找现代及未来体育的价值根据和行为准则,正视体育运动的层次性和领域分化与拓展的事实,人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运用科技和伦理的双层智慧,超越或化解兴奋剂使用和反使用的矛盾。
    研究生论坛
    浅谈如何激活公安民警的道德内需
    阳红光
    2004(5): 92-97. 
    摘要 ( )   PDF(949KB) ( )  
    道德建设是公安队伍最基本的建设。激活公安民警的道德需求,启动公安民警道德建设的动力系统,是公安机关道德建设健康、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此,一要进行经常性的道德教化和引导;二要实施道德制度性约束;三要建立有奖有罚的激励机制;四要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公正:城市反贫困的伦理标准
    唐宜荣
    2004(5): 98-100. 
    摘要 ( )   PDF(922KB) ( )  
    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理想,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难点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公正原则受到社会现实的极大挑战,公正原则的普遍实现与否,将决定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的成败。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从公正的制度化基础、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公正原则实现的条件等几方面阐述如何以公正为伦理标准来推进城市反贫困工作。
    行政模式的转型与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
    刘雪丰
    2004(5): 101-105. 
    摘要 ( )   PDF(938KB) ( )  
    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不是一个内涵固定不变的范畴,随着行政模式的变迁,行政的方向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也会有相应的要求,专制行政、精英行政和公共行政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要求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就其核心道德责任而言,专制行政要求忠诚,精英行政追求效率,公共行政呼唤公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论中国公共行政中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及其实现的问题。
    综述
    关于诚信建设的伦理学思考——诚信问题研究综述
    杜振吉
    2004(5): 106-112. 
    摘要 ( )   PDF(947KB) ( )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王珊
    2004(5): 113-113. 
    摘要 ( )   PDF(868KB) ( )  
    书评
    融会中西 光大传统——《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评介
    夏青, 方国根
    2004(5): 114-116. 
    摘要 ( )   PDF(896KB) ( )  
    生态危机是文化危机——读《启蒙之后》有感
    杨志华
    2004(5): 117-118. 
    摘要 ( )   PDF(88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