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伦理学原理研究
    论道德建设中的公正原则
    陈根法
    2004(3): 5-9. 
    摘要 ( )   PDF(1035KB) ( )  
    在当前情况下,道德建设究竟应当从何处下手,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课题。公正原则既可从观念上,也可以从制度结构上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适合的切入口,进而为整个社会道德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同时,公正原则也为我们落实和理解“以德治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论宗教的道德价值
    高兆明
    2004(3): 10-15. 
    摘要 ( )   PDF(1065KB) ( )  
    原初的道德与宗教处于混沌一体之中。二者分化以后,宗教以其特殊方式提供道德规范的神圣性、道德理想人格的完满性与社会正义的至善性;在宗教信仰的特殊形式中蕴含着对真之笃信与对存在终极性关切的道德价值精神,并为道德规范提供价值合理性根据。
    中西伦理思想史研究
    儒学对道德本体的探寻及其评价
    温克勤
    2004(3): 16-25. 
    摘要 ( )   PDF(1142KB) ( )  
    儒学将伦理学与哲学相结合,探讨道德的本体、本原问题,试图为伦理道德提供一个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基础。如何评价儒学的这一探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理学的兴起和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回归与振兴
    陈谷嘉
    2004(3): 26-32. 
    摘要 ( )   PDF(1113KB) ( )  
    理学家以《四书》为依托,从《四书》开发与阐明的儒家心性论和人伦道德学说实现了人学为本旨的而表现为以理念形态的儒学的复归,质言之,实现了以人伦为本位的儒学的归位。以此言之,理学的兴起亦可谓是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重建与振兴。
    西方伦理学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的滚动式拓展
    杨方
    2004(3): 33-40. 
    摘要 ( )   PDF(1124KB) ( )  
    西方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随其历史的演进而滚动式地拓展。在希腊罗马伦理学中,只有哲学视野(含存在论、认识论、人性论、生存论等视角)。在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中,神学视野(含神性论、神人关系论、灵魂论等视角)统辖哲学视野。在近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是脊梁,心理学视野(以情感论视角为主)和神学视野为两翼,而其他诸视野——如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生物学的视野——充当侧肢。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价值论等视角)、语言学视野(含语义学、语用学等视角)、心理学视野(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潜意识论、发生认识论、需要—动机论、环境—行为论等视角)和神学视野四强争雄的格局呈现出来,其他诸视野——生物学的、人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视野——则扮演配角。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的不断拓展为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新闻传播伦理研究
    真实性及其伦理边界——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伦理反思
    邓名瑛
    2004(3): 41-46. 
    摘要 ( )   PDF(1049KB) (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并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伦理准则。然而和任何准则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一样,真实性同样不是一条绝对性原则。在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由真实性引发的伦理冲突是经常存在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如何运用自己的道德智慧来解决这些伦理冲突。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陈汝东
    2004(3): 47-52. 
    摘要 ( )   PDF(1063KB) ( )  
    传播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传播的道德属性,传播在其过程中深受社会道德的制约,因而,从理论上探讨传播伦理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论述了传播伦理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属性,在当今尤显重要。
    生育与生命伦理研究
    解析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的思维路向
    肖君华
    2004(3): 53-56. 
    摘要 ( )   PDF(1034KB) ( )  
    人类生育选择有以“善”为核心和以“正当”为核心的两类价值定位,因而,对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的理论解释,不能只是其中的任何一种思维路向,而应当是两种思维路向的合理整合。
    对人工流产的道德辩护
    陈蓉霞
    2004(3): 57-62. 
    摘要 ( )   PDF(1069KB) ( )  
    人工流产的合理性的伦理学辩护基于两个出发点:已出生人的利益要优于未出生的人;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但是,这种伦理辩护会带来的某些问题,比如,过分强调自由与责任的松懈之间的矛盾。对此,伦理学对于权利的辩护无法作出回答,但它却是人的生存境况所面临的一种两难抉择。
    伦理学热点问题研究
    行政伦理困境与行政行为选择
    王晓莉, 陈勇
    2004(3): 63-68. 
    摘要 ( )   PDF(1049KB) ( )  
    行政责任的特点之一是其道德性,在行政行为选择中伦理动因占据着核心位置。行政伦理困境是行政行为选择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情境,行政伦理困境与行政行为选择经常相伴而生,因此,谈及行政伦理困境必然涉及到行政行为选择。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彭永捷
    2004(3): 69-73. 
    摘要 ( )   PDF(1036KB) ( )  
    当前,对普遍伦理的理解和关注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普遍伦理成立的前提是什么,普遍伦理与东西文化的关系以及其与孔子恕道之间的关系若何?这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曹劲松, 陈延斌
    2004(3): 74-79. 
    摘要 ( )   PDF(1064KB) ( )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诚信研究
    中国传统诚信观与西方信用理念比论
    刘海鸥
    2004(3): 80-83. 
    摘要 ( )   PDF(1046KB) ( )  
    诚信是传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其在规范中国人的行为,模塑中国人的人格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规则,西方社会的信用理念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着颇为成功的实践。中国传统的诚信观不仅与近代西方的信用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迥异,在实质内涵、普适性和作用机理上也大不相同。
    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涂永珍
    2004(3): 84-88. 
    摘要 ( )   PDF(1054KB) ( )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强调的是伦理性;而西方法律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与正当权利的法治精神。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危机现象,既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失灵问题,又有法律诚信的缺失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实现传统伦理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
    德育课程教学研究
    试论研究生德育的当务之急
    董军, 田海平
    2004(3): 89-92. 
    摘要 ( )   PDF(1042KB) ( )  
    诚信危机已渗透到了学术研究领域,并对研究生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标举学术责任,确保学术诚信,是研究生德育的当务之急。为此,研究生德育必须:坚守学术宽容,营造学术诚信的学术环境;强化学术引导,建立学术诚信的学术航标;优化制度约束机制,创设学术诚信的学术平台;培养研究生的道德自律,塑造学术诚信的学术人格。
    探索与争鸣
    理解个人主义要正本清源——兼与黄显中同志商榷
    郝清杰
    2004(3): 93-96. 
    摘要 ( )   PDF(1043KB) ( )  
    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并不是理性发展的结果。市民社会与个人主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存在根本的冲突。为了巩固集体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个人主义。
    域外轮苑
    麦金太尔论社会关系、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
    龚群
    2004(3): 97-103. 
    摘要 ( )   PDF(1078KB) ( )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一种接受与给予的关系中,我们从谁那里接受和给予谁往往是不对称的。这是我们参与到这个网络中不得不懂得的。在这个接受与给予的关系中,有我们的共同利益和我们个人的利益。同时,处在这样一种关系中,也需要我们遵守相应的德性规则。
    研究生论坛
    从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转型和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研究
    朱春晖
    2004(3): 104-109. 
    摘要 ( )   PDF(1055KB) ( )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论曾国藩的忠孝观
    周俊武
    2004(3): 110-114. 
    摘要 ( )   PDF(1049KB) ( )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忠孝是两个重要的范畴。曾国藩的“先于孝而后于忠”忠者观是值得研究的。
    书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评介
    彭柏林
    2004(3): 115-116. 
    摘要 ( )   PDF(991KB) ( )  
    伦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 ——评《伦理学大辞典》
    丁雪枫
    2004(3): 117-118. 
    摘要 ( )   PDF(97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