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15(3): 84-90.

• 中西伦理比较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德性的塑造如何可能?——基于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视角

孙伟   

  • 收稿日期:2015-04-08 出版日期:2015-05-10 发布日期:2021-12-23
  • 作者简介:孙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哲学博士。
  • 基金资助: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郭店楚简的早期儒家心性论问题研究”(15ZXA002)
  • Received:2015-04-08 Online:2015-05-10 Published:2021-12-23

摘要: 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的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的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的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的塑造。

关键词: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