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英] 休谟. 人性论:上册[M]. 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施雪华. 政治科学原理[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 江畅,周鸿雁. 政治的优劣:从哲学价值论看[A]. 单继刚,孙晶,容敏德. 政治与伦理——应用政治哲学的视角[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德] 奥特费利德·赫费. 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M]. 庞学铨,李张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6] [美] A.麦金太尔. 德性之后[M]. 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7] 彭定光. 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8] [美]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领袖论[M]. 刘李胜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6. [9] [德] 马克斯·韦伯. 学术与政治[M]. 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0] 王小章. 政治家应该恪守什么样的道德准则——马克斯·韦伯论“克里斯玛”领袖和责任伦理[J]. 浙江学刊,2004,(4):134-137. [11] 何怀宏. 政治家的责任伦理[J]. 伦理学研究,2005,(1):10-13. [12] [德] 施路赫特. 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A]. 李康译.韦伯:法律与价值[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 [美] 莱斯利·里普森.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M].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4] [美]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 蒋庆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5] [美] 特里·L·库珀. 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第四版)[M]. 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6] 丁煌. 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 [美] 托马斯·雅诺斯基. 公民与文明社会[M]. 柯雄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8] Gordon White,Civil Society.“Democratization and Development”.DEMOCRATIZATION,vol.3,Autumn 1994. [19] [英] 恩斯·伊辛,布雷恩·特纳. 公民权研究手册[M]. 王小章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0] [美] 罗伯特D·帕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M]. 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1] [美] 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 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 陈家刚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2] [法]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 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3] [伊朗] 拉明·贾汉贝格鲁. 伯林谈话录[M]. 杨帧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4] [美] 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