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岱年.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 [2] 肖群忠. 伦理与传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安乐哲. 儒家角色伦理学:一套特色伦理学词汇[M].孟巍隆,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4] 刘述先. 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M].郑宗义,编.北京:中华书局,2017. [5] 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M].吴光,钱明,董平,等,编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王夫之. 尚书引义[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2. [8] 钱穆. 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9] 唐君毅. 唐君毅新儒学论集[M].杨明,张伟,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 涂可国.良知与责任:王阳明责任伦理思想再论[J].孔学堂,2020,(2). [11] 杨国荣.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 王先谦. 荀子集解[M].沈啸寰,王星贤,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88. [13] 柏拉图. 理想国[M].刘国伟,译.北京:中华书局,2016. [14] 陈来. 儒学美德论[M].北京:三联书店,2019. [15] 张载. 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 [16] 成中英. 儒家与新儒家哲学的新向度[M].阮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17] 冯友兰.人生哲学(外二种)[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8] 杜维明.以良知理性重建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