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王海明,孙英.美德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J.B.伯里.思想自由史[M].宋桂煌,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 麦金太尔. 德性之后[M].龚群,戴扬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安·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M].杨启潾,孙魁,朱中龙,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 亨利·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M].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0] 罗国杰. 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1] 杜维明.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2]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3] 廖申白. 伦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5]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6]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7] 樊浩. 中国伦理道德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8] 柯尔伯格. 道德教育的哲学[M].魏贤超,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9]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M].陈昌浩,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2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1]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蒋庆,阮炜,黄世瑞,等译.陈维政,校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4] 斯宾诺莎. 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5] 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何怀宏,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6]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