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特劳斯. 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 张盾.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思想史路径——以“市民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案例[J].哲学研究,2010(1). [3]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 穆勒. 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麦金太尔.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2] 桑德尔.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3]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M].杨云飞,译.邓晓芒,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古尔德.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M].王虎学,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7]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Seyla Benhabib.Critique,Norm,andUtopia:A Study of the Foundations of Critical Theory [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19] 伯林. 启蒙的三个批评者[M].马寅卯,郑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20] 泰勒. 黑格尔[M].张国清,朱进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1] Robert R.Williams.Hegel’s Ethics of Recognition[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7. [22] 麦卡锡. 马克思与古人——古典伦理学、社会正义和19世纪政治经济学[M].王文杨,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4] 艾伦·布坎南.马克思与正义[M].林进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5] 李长成.市民社会正义问题的多维审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