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研究 ›› 2017(6): 31-38.
• 中国伦理思想史 • 上一篇 下一篇
吴根友, 熊健
出版日期:
发布日期: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Online:
Published:
摘要: “耻”是一种负面的道德情感与心理状态,古汉语“耻”字由耳心结构转向耳止结构,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国人对“耻”的意义理解的变化。传统社会各阶层共享的道德耻感,主要是与“三纲”相一致的不忠、不孝、不贞,以及与“五常”相一致的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而其亚文化形态中“笑贫不笑娼”的道德耻感则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在今天仍然需要受到批判。晚明以降,传统社会主流的“道德耻感”开始受到质疑与批判,逐渐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新道德观合流,而慢慢成为当代社会合理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内在思想源泉。
关键词: 耻, 耻感, 道德耻感
吴根友, 熊健. 传统社会的道德耻感论[J]. 伦理学研究, 2017(6): 31-38.
0 / 推荐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Ris|Bib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