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 [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转引自叶笑云.现代政治的困境及其“救赎”——析韦伯的政治家“责任伦理”思想[J].道德与文明,2013(2):93-94. [3] [瑞士]G.恩德利.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一种假对立(上)[J].王浩、乔亨利,译.国外社会科学,1998(3):13-17. [4] 叶笑云. 现代政治的困境及其“救赎”——析韦伯的政治家“责任伦理”思想[J].道德与文明,2013(2):93. [5] 李喜英. 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伦理基础——约纳斯责任伦理学的现代效应[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5):33. [6] [德]忧那思.技术、医学与伦理——责任原则的实践[M].张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7] 甘绍平. 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哪里?[J].哲学研究,2000(12):55. [8] 田海平. 日常生活转型与公共伦理意识[J].求是学刊,1999(4):18-19. [9] 俞祖华、赵慧峰.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J].人文杂志,2012. [10] 龚群. 中国传统社会的职业及其伦理[J].孔子研究,2001(6):17. [11] 王敏. 世医家族与民间医疗:江南何氏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2] 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J].新史学,1995(6). [13] 胡安邦. 国医开业术[M].胡氏医室,1933. [14] 范守渊. 范氏医论集(下册)[M].上海﹕九九医学出版社,1947. [15] Lei,Sean Hsiang-lin. When Chinese Medicine Encountered the State,1910-1949[D].University of Chicago,1999:67. [16] 杨念群.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2. [17] Gleason P.Identifying Identity:A Semantic History.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1983,69(4):910-931.方文.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9. [18] [加拿大]查尔斯·泰勒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9] 何昕. 医患关系视角下的传统医德伦理认同研究[J].中州学刊,2014(4):109. [20] 丁福保.医士之义务[N].中西医学报,1910(1): 7.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J].新史学,1995(6):70. [21] 尹倩. 民国时期的医师群体研究(1912~1937)——以上海为中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2] 陈存仁. 银元时代生活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3] 哈维·戈德曼:自我的禁欲主义实践[A].(德)哈特穆特.莱曼、京特.罗特.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C].阎克文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4] 邓正来、景跃进.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A].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视角[C].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25] 杨念群. 近代中国研究中的“市民社会”——方法及限度[A].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视角[C].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26]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5):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