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吴玉章.吴玉章文集:上卷[M].重庆出版社,1987. [3]中国企业史编辑委员会.中国企业史——现代卷(上)[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4]马建堂.我国国有企业行为目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2,(7). [5]新华社评论员.要把力量放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来[N].人民日报,1981-09-09. [6][日]千石保.中国的劳动伦理[J].当代青年研究,1988,(7). [7]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等.自我完善 发展创新——许继集团的成功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8]刘建章.运用商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J].道德与文明,1994,(3). [9]本报评论员.学习傅万才振兴国有企业[N].人民日报,1998-12-02. [10]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价值取向[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美]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2]郁二.今天,你吃几碗饭?[J].新周刊,2002,(4). [13]何俊.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只赚吆喝?[N].南方日报,2004-09-01. [14]朱金瑞.中国企业伦理模式及特质分析[J].中州学刊,2004,(4). [15]陈彩虹.经济学的视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6][美]唐玛丽.德里斯科尔,霍夫曼.价值观驱动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7]方永明.市场经济呼唤加强企业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1994,(1)。 [18]高兆明.制度公平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9]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杨承训.老定势加旧体制带来的败笔[J].决策探索,1998,(8). [21]柏生等.势在必行——经济学家刘国光谈质量[N].人民日报,1992-09-07. [22]欧阳润平.企业发展中的伦理进步——企业伦理实证比较研究[A].张曙光.探究心灵[C].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3][美]林恩.夏普.佩因.公司道德——高绩效企业的基石(杨涤等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4][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郝国华等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5]章世鸿.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假冒上海货的越来越多[N].人民日报,1982-07-09. [26]我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消协”[N].楚天都市报,2002-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