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来.儒家扬弃五福观念,发展了“好德”的幸福观念:中国文化中的“幸福”[N].北京日报,2020-09-14(15). [2] 张方玉.“孔颜之乐”的现代转型:论梁漱溟的新儒家幸福观[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明.“乐”之体验与生命圆融:孔子“乐”之境界的审美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09(3). [5] 雷永强.论孔子乐论的情感世界[J].中国哲学史,2013(1). [6] 穆勒. 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7] 李万刚.论孔子“乐”的人生境界[J].东岳论丛,2011(1). [8] 李建华.道德幸福何种幸福[J].天津社会科学,2021(2). [9] 程颐,程颢.朱公掞录拾遗[M]//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第一.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 朱熹.论语十三:雍也篇二[M]//朱子语类:卷第三十一.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 刘立夫,黄小荣.周敦颐何以被尊为“道学宗主”?[J].船山学刊,2018(5). [12] 王守仁.与黄勉之(二)[M]//王阳明全集:卷二文录:书二.北京:线装书局,2012. [13] 塞涅卡. 论幸福生活[M].穆启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4]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5] 陈慧.“曾点之志”与儒家政教理想[J].中国哲学史,2020(4). [16] 谭笑.西周铭文中的“福”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17] 汤云.快乐的两个维度及正义[J].世界哲学,2016(6). [18] 尚建飞.弘道与乐:孔子幸福观的基本结构[J].道德与文明,2016(1). [19] 周广友.先秦儒家仁义礼关系论的现代省思[J].哲学动态,2021(12). [20] 赵法生.孔子人性论的三个向度[J].哲学研究,2010(8). [21] 陈德述.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孔子研究,1997(1). [22] 曹大中.孔子性恶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6). [23] 赵法生,车小茜.孟子性善论中的性、情与理[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24]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