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15(3): 134-138.

• 探索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慈善:基于差异与否定差异

王银春   

  • 收稿日期:2015-04-05 出版日期:2015-05-10 发布日期:2021-12-23
  • 作者简介:王银春,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讲师,博士。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慈善通史”(11&ZD091); 湖南省哲社项目“差异与同一视域下的社会慈善研究”(12YBA266);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差异与社会慈善研究”(12jdzb050)
  • Received:2015-04-05 Online:2015-05-10 Published:2021-12-23

摘要: 慈善既是一种悠久的历史存在,又是一种普遍的现实存在。基于差异与否定差异张力并存,是社会慈善的存在本质。差异是慈善行为发生必要条件,即有差异不一定有社会慈善,但无差异一定不会有社会慈善。社会慈善—否定差异,这一命题的要义:差异哲学意义上的“否定”身份,部分差异或差异过大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后果,以及人的“类”或“群体”同一性,是否定差异的正当合理性理由。社会慈善作为否定差异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通过自愿与尊重的方式对差异进行非对抗性否定,不是为了根除差异。社会慈善系统内部基于差异与否定差异之间存在内在张力:其一,基于差异与否定差异内在统一,相互依存;其二,社会慈善是基于差异的客观性,否定差异过大;其三,通过社会慈善可以促使人际差异在优势与弱势群体之间发生转化,此消彼长。总之,社会慈善对社会具有止恶扬善,补正救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社会慈善, 肯定差异, 否定差异, 张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