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22(1): 34-41.

• 中国伦理思想 • 上一篇    下一篇

胡瑗的“性善论”及其仁学

张培高   

  • 出版日期:2022-01-10 发布日期:2022-04-21
  • 作者简介:张培高,四川大学哲学系特聘研究员,哲学博士。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19ZDA024)阶段性成果

Hu Yuan's View of the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His Theory of Benevolence

Zhang Pei-gao   

  • Online:2022-01-10 Published:2022-04-21

摘要: 胡瑗性善论的特色是在肯定人皆禀有“五常之性”的同时,又认为圣人所禀为“天地之全性”,弘扬“仁义”并把它落实于现实中也就率先成了圣人的使命与义务。但这并不是说禀有“善性”量较少的普通士人就可对此置之度外。在胡瑗看来,培育并推行“仁义”不仅是士人一生的志向,还是价值的终极追求。胡瑗对“天地”是否可以“道德”论之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受道家的影响,认为人与天地不同,天地不仁而人则有仁;其二,继承了《易传》《春秋繁露》的看法,认为天地有仁,圣人亦有仁。此中的“仁”与“不仁”之抵牾充分说明了胡瑗思想的局限性。

关键词: 胡瑗, 性善论, 天地之性, 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