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OUNG M.The Rise of the Meritocracy[M].Bristol:Penguin Books,1958. [2] 谢宝贵. 何种优绩?谁之暴政?:驳迈克·桑德尔的《优绩的暴政》[M]//伦理学术: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与康德式美德伦理.邓安庆,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 [3]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桑德尔.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如何定义成功?[M].曾纪茂,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 [5] 韦伯. 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6] 刘擎. 优绩主义的陷阱[M]//迈克尔·桑德尔.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如何定义成功?.曾纪茂,译.朱慧玲,审校.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 [7] 吉鲁. 教育与公共价值的危机:驳斥新自由主义对教师、学生和公立教育的攻击[M]. 吴万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 马科维茨. 菁英体制的陷阱[M].王晓伯,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 [9] 斯特兰特. 学校教育的戏剧性[M].胡晓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10]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1] 罗尔斯. 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2] 王正平. 教育伦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3] 福山.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M].刘芳,译.北京:中译出版社,2021. [14]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M].张田衡,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5] 彼彻姆. 哲学的伦理学[M].雷克勤,郭夏娟,李兰芬,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6] 孔汉思. 世界伦理手册[M].邓建华,廖恒,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7] 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 [18]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9] 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M].李秋零,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