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文涛.中国古代的农业伦理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8-01(7). [2] 左丘明. 国语[M].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 管子[M].李山,轩新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 [4] 礼记正义[M]礼记正义[M].郑玄,注.孔颖达,正义.吕友仁,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 荀况. 荀子[M].方勇,李波,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6] 六韬·鬼谷子[M].曹胜高,安娜,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钱大群. 唐律疏义新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司马迁.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新唐书[M]新唐书[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10] 陶谷. 请禁伐桑枣奏[M]//张连伟,李飞,周景勇.中国古代林业文献选读.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11] 宋史[M]宋史[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12] 周礼[M].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 [13] 逸周书[M]逸周书[M].贾二强,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4] 孟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15] 何宁. 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6] 张连伟,李飞,周景勇.中国古代林业文献选读[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17] 吕氏春秋[M].陆玖,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18] 孔子家语[M].黄敦兵,导读注译.长沙:岳麓书社,2019. [19] 战国策[M].缪文远,缪伟,罗永莲,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20] 欧阳询. 艺文类聚[M].汪绍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1] 宋濂. 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2] 班固. 汉书[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 [23] 文子校释[M]文子校释[M].李定生,徐慧君,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4] 朱熹. 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5] 孟子注疏[M]孟子注疏[M].赵岐,注.孙奭,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6] 李林甫. 唐六典[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 [27] 王利华.思想与行动的距离: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观[J].史学理论研究,2020(2). [28] 王利华. 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源危机与社会对策:对先秦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重新评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3). [29] 张世英.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7). [30] 杨庭硕. 生态人类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