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约翰·塞尔.意识的奥秘[M].刘叶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布莱克摩尔.人的意识[M].耿海燕,李奇,等校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陈凡,程海东.人工智能的马克思主义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 [4] 杨伟国,吴俊豪,岑宝兰.从信息视野初探人工智能与意识的鸿沟[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06. [5] 陈俊秀,李立丰.“机器意识”何以可能: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不能被骗”立场之坚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6). [6] ALEKSANDER I,DUNMALL B.Axioms and Tests for the Presence of Minimal Consciousness in Agents I:Preamble[J].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2003,10(4/5). [7] 韩东屏. 智能机器人意识问题的各种解答与我见[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43(4). [8] 赵汀阳.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何以可能?[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41(1). [9] 孙伟平.关于人工智能的价值反思[J].哲学研究,2017(10). [10] 吴允锋.人工智能时代侵财犯罪刑法适用的困境与出路[J].法学,2018(5).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12] 梅剑华.人工智能与因果推断:兼论奇点问题[J].哲学研究,2019(6). [13] 蔡恒进.论智能的起源、进化与未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0). [1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 赵汀阳.终极问题:智能的分叉[J].世界哲学,2016(5). [16] 赵汀阳.人工智能“革命”的“近忧”和“远虑”:一种伦理学和存在论的分析[J].哲学动态,2018(4). [17] 林命彬.哲学视角下智能机器在自我意识和行为意义上的突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6). [18] 余乃忠.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人工智能的类本质[J].学术界,2017(9). [19] 雷·库兹韦尔.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M].沈志彦,祁阿红,王晓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0] 陈万球,付圣莹.人工智能教育的伦理风险探赜[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