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泽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 于文博.德位关系的道德意涵:马一浮《孝经大义》中的“五孝”思想及当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15(4). [3] 李宗桂.评唐君毅的文化精神价值论和文化重构观[J].哲学研究,1989(3). [4] 肖群忠.论现代新儒家对孝道的弘扬发展[J].齐鲁学刊,2000(4). [5] 陈来.“以对方为重”:梁漱溟的儒家伦理观[J].浙江学刊,2005(1). [6] 杨泽波. 道德代宗教:一个有意义话题的重提:论梁漱溟儒学具有宗教作用之学说的理论意义[J].河北学刊,2003,23(3). [7] 方熹.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的建构与价值指向[J].伦理学研究,2019(3). [8] 刘增光.家、国、天下之间:熊十力的《孝经》观与孝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3). [9] 周浩翔.徐复观论《孝经》与孝道[J].中国哲学史,2022(6). [10] 郑家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父子关系及诠释的面向: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说起[J].中国哲学史,2003(1). [11] 崔海亮.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J].船山学刊,2009(2). [12] 孙清海. 孝道观在“儒学三期”中的历时性演进脉络[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5). [13] 陈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儒学困境[J].浙江社会科学,1998(3). [14] 左玉河.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7(6). [15] 方朝晖.“三纲”真的是糟粕吗?:重新审视“三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1(2). [16] 高力克.儒化的现代性:贺麟论新文化运动[J].探索与争鸣,2015(11). [17] 陈张林. 家庭是形式:唐君毅家庭哲学思想[J].宜宾学院学报,2019,19(4). [18] 王水龙,陈支那.唐君毅道德家庭观之用思方式及其现实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7(6). [19] 胡治洪. 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M]//人文论丛(2007年卷).冯天瑜,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0] 徐志伟.重评梁漱溟的“乡土中国”再造方案及其现代性[J].伦理学研究,2021(3). [21] 李存山.对“三纲”之本义的辨析与评价:与方朝晖教授商榷[J].天津社会科学,2012(1). [22] 孙长虹.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之贯通:唐君毅的群己观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 [23] 聂文军.儒家道德的泛化与伦理制度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1(1). [24] 唐凯麟,王泽应. 20世纪中国伦理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5] 柴文华. 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6] 廖济忠. 与人相关系,因情而有义:梁漱溟的伦理内涵探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4). [27] 孙长虹.自我实现:杜维明的群己观研究[J].船山学刊,2018(3). [28] 李杨. 现代新儒家伦理范畴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29] 顾红亮. 儒家责任伦理的现代诠释与启发[J].河北学刊,2015,35(3). [30] 高力克.中国人的家:梁漱溟论中国文化之特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31] 周炽成.贺麟:抗战时期的伦理学家[J].广东社会科学,1994(1). [32] 刘金鹏.论贺麟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反思与重构[J].船山学刊,2013(4). [33] 蔡志栋.孝道的现代命运及其转化: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简略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2014(3). [34] 万星伟. 唐君毅对孔孟思想的诠释研究:以三向九境论为中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2. [35] 孙长虹. 伦理本位的自我救赎:梁漱溟的群己观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7,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