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见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历史和理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Scheppele, K. l., &Waldron, J. 1991. Contractarian methods in political and legal evaluation. Yale Journal of Law and the Humanities, 3. [3][美]托马斯·唐纳森、托马斯·邓菲.有约束力的关系——对企业伦理学的一种社会契约论的研究[M]. 赵月瑟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M].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龙洪波,王勇.试论传播契约[J].当代传播,2004(05). [6]李双龙.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86. [7][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展江,王征,王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蒋建国.消费主义文化传播与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2). [9]参见郑根成.论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伦理意蕴及其困境[J].伦理学研究,2009(3). [10][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威尔逊·施拉姆.传媒的四种理论[M].戴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 参见邓名瑛.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伦理向度[J].道德与文明,2011(1). [12]庞毅、胡东林.传媒产业发展呼唤绿色传播[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06). [13]http.//www.admen.cn/html/personage/2010/0803/2763.html2010-08-03.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18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 [15]参见周列.黄色新闻思潮论[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16][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7]Cited William L. Rivers Wilbur Schramm and Clifford G. Christians. 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