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25(5): 43-50.

• 中国伦理思想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孔子对待动物的伦理态度

刘永春   

  • 出版日期:2025-09-10 发布日期:2025-09-23
  • 作者简介:刘永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暨哲学系副教授。
  • 基金资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动物伦理思想研究”(20BZX118)的阶段性成果

Confucius on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Liu Yongchun   

  • Online:2025-09-10 Published:2025-09-23

摘要: 通常认为,孔子像孟子一样,也将仁爱推及动物,然而这一看法缺乏确凿根据。无论是对“仁”概念的解读,还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之类的文本,都不足支撑孔子持有动物仁爱观的结论。相反,通过对“马厩失火”“告朔饩羊”“养而不敬”等经典故事的分析可见,孔子并未将动物纳入道德共同体,也没有赋予其独立的道德地位。其背后的哲学预设在于:孔子坚信人与动物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分,而这种区分具有道德上的决定意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孔子主张人类可恣意对待动物。相反,他强调应以合乎礼的方式对待动物,以体现人之为人的文明和克己。这反映了孔子对待动物不是基于仁爱的情感主义立场,而是基于礼仪的理性主义立场。孔子的这一思想为捍卫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观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关键词: 孔子, 动物, 仁爱,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