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11(5): 47-52.

• 伦理学基础理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交往形态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变迁

龙静云, 熊富标   

  1. 华中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 收稿日期:2011-05-28 出版日期:2011-09-10 发布日期:2022-02-28
  • 作者简介:龙静云(1957-),女,湖北英山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富标(1983-),男,江西万年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The Development of Pattern of Association and Changes of Social Morality

LONG Jing-yun, XIONG Fu-biao   

  • Received:2011-05-28 Online:2011-09-10 Published:2022-02-28

摘要: 要清晰地刻画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至今的社会道德变迁简况,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道德自身范畴及其体系的变化,而应放眼于道德所面临的社会境况(尤其是社会交往形态的变换),以及这些境况所衍生的人们对待道德态度的变化。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迈入的信息社会所分别对应的三种交往形态——有限确定性交往、无限不确定性交往和无限确定性交往所引发的道德变迁及其形成的三种模式是:原村落道德、后村落道德及新村落道德。

关键词: 交往方式, 原村落道德, 后村落道德, 新村落道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