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12(3): 133-138.

• 探索与争鸣 • 上一篇    下一篇

早期儒家与德性伦理学:儒学研究中的相对主义话题——兼与安乐哲、罗思文商榷

韩振华   

  1. 复旦大学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 收稿日期:2012-02-10 出版日期:2012-05-10 发布日期:2022-01-10
  • 作者简介:韩振华,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
  • 基金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他乡有夫子:欧美的《孟子》译介与诠释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20013)和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儒家文学思想的当代转型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 Received:2012-02-10 Online:2012-05-10 Published:2022-01-10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扞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德性伦理学, 角色伦理, 新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