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伦理学研究 ›› 2013(5): 1-8.

• 纪念《伦理学研究》创刊十周年专栏 •    下一篇

伦理之“公”及其存在形态

樊浩   

  • 收稿日期:2013-09-02 出版日期:2013-09-10 发布日期:2022-01-05
  • 作者简介:樊和平,笔名樊浩,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 基金资助:
    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研究所”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批准号:10&ZD072)、重点项目“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批准号:10AZX004),重大招标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批准号:12&ZD036)。
  • Received:2013-09-02 Online:2013-09-10 Published:2022-01-05

摘要: “公民道德”既是“公民”与“道德”的同一,更是“公”与“民”的同一,其同一体不是“民”之道德,而是“公”之伦理。公民道德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伦理之“公”与道德之“民”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遭遇一个尖锐难题:伦理之“公”是否存在?如何存在?伦理存在的“理想类型”从逻辑与现实两个维度展现:“伦”—“伦”之“理”—“伦理”善;“伦理实体”—正义或公正—社会善。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之“公”经过两种历史形态的变迁:计划经济—“单位制”时代伦理存在的历史形态,是政治—伦理合一形态;市场经济—“后单位制”时代伦理存在的历史形态,是经济—伦理博弈形态。前者是伦理与政治的合一,通过“一大二公”的经济体制和“单位制”的社会体制强烈地呈现“公”的合法性与终极性,形成政治压过伦理甚至“代办”伦理的公民道德,最终由于伦理资源和经济活力的不足而艰难转型。后者是伦理与经济的博弈,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紧张,伦理之“公”不再是制度化和体制化的存在,而是有待建构的市场与社会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无所不在的市场逻辑,伦理在生活世界中不得不与风车搏斗,甚至孤军奋战。不断增长的伦理批评标志着收复伦理失地的开始,一场捍卫伦理存在的凤凰涅磐正在演绎,伦理和伦理之“公”必将浴火重生。

关键词: 伦理存在, 伦理之“公”, 理想类型, 历史形态, 伦理涅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