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Studies in Ethics ›› 2023(4): 37-43.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How is Fictional Moral Knowledge Possible

CHEN Chang-shen   

  • Online:2023-07-10 Published:2023-09-18

虚构的道德知识如何可能?

陈常燊   

  • 作者简介:陈常燊,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的西方哲学史研究”(19AZX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当前美学与元伦理学交叉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论争是,虚构作品是否或应否包含道德知识?围绕此问题产生了道德主义与非道德主义的分歧,其背后是对于人类道德之本性的不同理解。非道德主义的四种不同版本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在解释力上仍有不足。借助模态分析,基于下述三个论证,本文捍卫了一种“新道德主义”。首先,虚构的道德知识的可能性奠基于道德情境的差异最大化原则、道德主体的差异最小化原则。其次,该知识的可能性有赖于关于人生意义知识的整体性原则。最后,该知识的可能性有赖于虚构作品的下述“溢出效应”:虚构作品不仅能提供关于内部道德的外部道德知识,还能向人们展示某些突破逻辑矛盾律的“不可能的道德知识”。

关键词: 虚构, 道德情境, 道德主体, 道德知识, 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