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会会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
    尧新瑜
    伦理学研究    2006, 66 (4): 21-25.  
    摘要3641)      PDF(pc) (1247KB)(222)    收藏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的过程,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关于“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晏辉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58-66.  
    摘要2904)      PDF(pc) (1202KB)(3870)    收藏
    作为应用伦理学的重要部门,公共管理伦理学以公共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政治权力、行政职权的有效分割和正当运行为旨归,以他律(法律和社会舆论)和自律(德性)为基本的约束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秩序,为公民提供最大化的公用物品。为达此目的,公共管理伦理学就要深入研究政治精英和管理主体的政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品德修为,建构既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又有个别性的学科体系。坚持学科与学术相统一、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相一致、共性与个性相协调的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简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臧乐源
    伦理学研究    2003, 63 (3): 5-10.  
    摘要2883)      PDF(pc) (999KB)(232)    收藏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是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先进性、高尚性、科学性的关键。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及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内在根据。集体主义的科学含义及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全面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马克思“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论断的溯源与释义
    寇东亮
    伦理学研究    2022, 82 (1): 1-7.  
    摘要2753)      PDF(pc) (1383KB)(405)    收藏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康德”主义思想谱系中,存在一种“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这一逻辑内蕴一种对劳动的偏见和蔑视。洛克、斯密、黑格尔等确立劳动作为市民社会以及人之生成的建构性原则的地位和意义,但劳动总体上被归结为“谋生手段”,因而在根本上并未突破“实践—劳动”二元论逻辑。马克思超越“实践—劳动”二元论传统,通过融通劳动概念与实践概念,阐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内涵、本质和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劳动,就其基本内涵和本质规定而言,是以人的能力本身的发展为目的的自由活动;就其价值立场和承载主体而言,是基于消灭劳动剥削的“人人都必须”承担的社会活动;就其历史延展和实现条件而言,是在人类社会辩证运动中不断生成的历史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论正确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
    陈旻, 陈勇, 穆斐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21-25.  
    摘要2456)      PDF(pc) (733KB)(3860)    收藏
    如何正确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或任务。现在人们对这个问题或任务的认识和研究还重视不够。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努力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道德成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科学地评价国外优秀道德成果,正确坚持和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等进行科学探讨和深入阐述。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广大社会成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努力推进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伦理”与“道德”辨析
    王仕杰
    伦理学研究    2007, 67 (6): 42-46.  
    摘要2315)      PDF(pc) (1602KB)(940)    收藏
    在日常使用中,“伦理”与“道德”往往被当作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理论的混乱,本文归纳了学术界目前现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并对“伦理”与“道德”的东西方涵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与梳理。笔者认为,西方的伦理与道德的涵义相近,但与中文里伦理与道德的涵义有别;中文里伦理与道德的涵义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东西方的词源词义不可能完全对应,更不能以西方文化中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涵义来取代中国文化里伦理与道德的基本涵义。对二者的正确理解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家庭伦理与家庭道德记忆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2019, 79 (1): 81-86.  
    摘要2208)      PDF(pc) (1305KB)(110)    收藏
    家庭传承家庭伦理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家庭道德记忆。家庭道德记忆是家庭兴旺发达的伦理基础。一个家庭不是依靠物质财富或权势实现兴旺发达的,而是主要依靠家庭道德记忆兴旺发达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道德记忆。这不仅指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风,而且指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道德文化传统。家庭道德文化传统既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无论一种家庭道德文化传统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它都是基于家庭道德记忆建构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先义后仁:儒家仁义的现代转换——与西方正义相比较
    晁乐红, 龚浩宇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26-31.  
    摘要1788)      PDF(pc) (1038KB)(3712)    收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以仁义为根本;西方伦理以正义为主旨。前者因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适应性最终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仁义的历史局限性逐渐突显。只有吸纳西方正义的合理元素,对仁义进行现代转换,先义后仁,且义含守法、义含公平、义含公义,才能使儒家传统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道德认同概念辨析
    刘仁贵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15-20.  
    摘要1742)      PDF(pc) (763KB)(3934)    收藏
    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日显突出,道德认同因其关涉道德如何深入人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但当前学界对道德认同的概念尚未十分明晰,我们在对人格说、图式说、社会化说、内化说四种视角的道德认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认同概念进行了新的厘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环境伦理学对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杨通进, 陈博雷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100-105.  
    摘要1740)      PDF(pc) (709KB)(3706)    收藏
    近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人际伦理义务,种际伦理义务被作为某种无需关注的问题暂时被置于伦理思考的后台;一些伦理学家甚至否认人对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负有伦理义务。因此,当现代环境伦理学开始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时,就不得不首先清理近现代主流伦理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伦理观念,为确认和阐释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扫除理论障碍。在现代环境伦理学看来,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就是这类需要加以批判和扫除的错误观念和理论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科斯佳对规范性问题的证明——一种强硬性辩护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53-57.  
    摘要1657)      PDF(pc) (614KB)(3679)    收藏
    规范性问题是当今道德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然而,有关规范性问题的争论却是众说纷纭。科斯佳作为第一个系统地提出规范性问题的研究者,基于一种康德式的视角为该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种积极强硬的辩护。那么,科斯佳是如何为规范性问题提供这种积极强硬的辩护呢?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一方面,科斯佳继承康德,认为反思性的心灵概念能够给出具有普遍性的绝对命令;另一方面,科斯佳通过区分康德所提出的绝对命令和道德法则公式表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上升到有关同一性的探讨才能彻底完成对规范性问题的解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
    朱葆伟
    伦理学研究    2006, 66 (6): 36-41.  
    摘要1638)      PDF(pc) (1223KB)(191)    收藏
    自觉地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是工程伦理学的第一主题。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是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而出现的。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和高速度发展以及后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是我们需要责任伦理的根本原因。 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是多层次的。从根本上说来,工程乃是一项集体的以至全社会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伦理学建立在新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哲学内涵研究
    周谨平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1-6.  
    摘要1618)      PDF(pc) (840KB)(5464)    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我国基本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共生活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原则和标准;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清晰地表达了公民道德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既展现出不同层面的价值内涵,又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老年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及应对原则
    孔娜
    伦理学研究    2015, 75 (2): 123-126.  
    摘要1597)      PDF(pc) (1200KB)(320)    收藏
    老年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伦理道德特征的专业服务活动。老年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表现为对不同对象的忠诚、案主自决与专业家长主义之间、专业价值与文化传统之间、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利益与价值的多元化、多重伦理选择依据以及老年人的特点是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成因。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生命优先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原则等来应对伦理困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佛教自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侯传文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106-111.  
    摘要1499)      PDF(pc) (846KB)(3613)    收藏
    非暴力不杀生、慈悲、众生平等、无情有性是佛教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题,体现了佛教自然伦理的逻辑内涵和体系特点。“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属于消极的非暴力,其内在的“慈悲”精神属于积极的非暴力,其伦理学基础是“众生平等”,体现了宗教伦理、社会伦理和自然伦理的统一。“无情有性”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道德关怀空间。佛教伦理以服从自然律、以自然万物为关怀对象和顺乎自然的无中心,突显了自然伦理的本质特征。不杀生和慈悲基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众生之间的同情,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个体主义和仁慈主义相通;众生平等和无情有性以对生命共同体和自然界的道德关怀,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通。佛教自然伦理以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仁慈与自然的统一、学理与实践的统一,为现代环境伦理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伦理与社会责任——来自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王菁, 徐小琴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86-93.  
    摘要1491)      PDF(pc) (765KB)(3619)    收藏
    伦理型领导能否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移动、上海中兴通讯、盛大游戏、浙江烟草等多家企业的207名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伦理型领导对促进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诚信公正、公益责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伦理型领导对塑造良好的伦理气氛有显著的正影响;(3)组织伦理气氛对伦理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以上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制度导向的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产品责任、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之间均担当中介角色;关爱导向伦理气氛则只在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间存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荀子“思慕”论——兼与关爱伦理思想比较
    李记芬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38-44.  
    摘要1376)      PDF(pc) (1001KB)(3794)    收藏
    荀子坚持思慕死者的重要性。当代伦理学家对于思慕的态度各有不同。有人悲观地认为遵循事死之礼可能会造成对人自身的某种疏离,而有人则认为对死者的思慕本身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同。本文则从当代关爱伦理学的角度,试图对以上两点做出回应。从自然性、必要性和层级性特点出发,提出思慕与关爱思想的比较不仅可以赋予荀子思慕思想以当代伦理意义,还可以为当今关爱伦理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乡土情结:旅游伦理构建的一个支点
    谢春江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131-134.  
    摘要1358)      PDF(pc) (733KB)(3680)    收藏
    在中国传统社会,“乡土情结”在“旅人”的思想和行为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它也是传统旅游价值生成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旅游发生了多维度的改变,但是“乡土情结”的意义并没有被完全解构,它应该被时代所活化而成为旅游伦理构建的支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共同体: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及其伦理意蕴
    王露璐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77-80.  
    摘要1318)      PDF(pc) (614KB)(3648)    收藏
    从政治哲学和社会转型两条学术进路上对共同体概念的理解,尽管有着不同的阐释视角,但都体现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从传统共同体向现代共同体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共同体在其形成基础、组织结构和意义指向中始终体现出强烈的伦理意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时代巨变之际的希腊幸福论之争
    包利民, 徐建芬
    伦理学研究    2014, 74 (6): 45-52.  
    摘要1272)      PDF(pc) (1242KB)(3968)    收藏
    古代幸福论的含义是圆满自足、有度、获得真实内在之好。相反,“不幸”则是欲望无法满足,总是陷入对他者的求索中,但是永远得不到“真好”。这种思考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强者政治学/弱者政治学模式。在当时最主要的两种“幸福生活”备选者中,古典哲人认为知识人生远远胜出常人的快乐人生,因为知识的欲望可以满足,能获得真实的好,而身体快乐无法满足,总是陷入虚假之中。然而,希腊化罗马时期新出现的哲学家对此提出严肃的异议,伊壁鸠鲁论证快乐才可以满足,而怀疑论则论证知识欲求无法满足。这样便形成了从正反两个方向对古典幸福观的挑战。对此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家们对人类幸福的探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